| | | 2018年04月02日 星期一
5
时评;国内;广告

进一步挖掘时尚之都的潜能与力量


    王兴全

    以“融·本源”为主题的2018秋冬上海时装周,于3月28日至4月3日举办。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要时尚元素,需要时尚的创新和活力。将时装时尚融入生活,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产品升级、消费升级与生活品质升级注入了活力。

    打造全球第五大时装周

    “全球时尚之都”的城市地位和形象,给巴黎、米兰、纽约、伦敦带来繁荣的商业、活跃的设计业,以及“时尚朝圣”的观光之地。盛大的时装周是这些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每年两季的时装周已经从展示销售活动升格为整个城市的时尚仪式,彰显了城市视觉艺术的原创力和全球时尚潮流的领导力。

    已历15载的上海时装周是上海城市形象、行业设计力量和大众生活品质日新月异的缩影。T台内外的静态展示和动态表演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媒体、明星、买手和时尚达人,特别是渐成时装周中流砥柱的本土声音,参与到不间断的发布、秀场、典礼,加之时装周大范围覆盖的各种时尚地标和创意人群,为上海提供了流动的时尚城市景观,为“摩登上海”注入了时代的新内涵。

    新时代有新使命。上海将培育成为引领国际消费潮流的风向标、人人向往的“购物天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品首发地。如今,在商务部与上海市的部市合作机制框架协议中,“提升上海时装周国际影响力”赫然在目。“打造全球第五大时装周”已然成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以时尚创意产业为支撑

    相比作为曾经的全国纺织业基地,上海如今在时装业中的话语更加多元和有力。东华大学周边形成了时尚创意产业带,上海国际时尚中心、M50等厂房华丽变身为文创地标,时装设计名家和新锐不断涌现,时尚业的青年创客和国外设计师活跃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产生了时尚之都可遇而不可求的“波希米亚”氛围。

    上海时装周的持续进步得益于产业和内容支撑。从以国际大牌发布为主,到本土设计师和时尚品牌百舸争流,从以洋品牌的品级论高低,到一视同仁为品牌提供竞技平台,从单一的作品发布平台,到贯穿整个时尚产业链的多元化形态内容,上海元素、上海概念、上海故事、本土文化不断在时尚设计中孵化、传播、消费和衍生,行业内的文化差距为文化差异所取代,上海时装周因“华流”和“沪流”而成风格化时尚盛会。高人口密度和高发展水平的长三角经济腹地,支撑创意的规模经济转化,所以并非刻意追求的交易功能也水到渠成。上海时装周2015年才拥有配套商贸展会,但很快就被视为“亚洲最大订货季”。

    回应对品质生活的需要

    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个人收入的增加,新生代开始成为消费和文化参与主力,以文化、健康、亲子、环保、美丽、明星、运动等为主题的时尚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品质生活深深渗透于主流消费。时装周通过展示和表演,吸引人群注意力,提高购买转化率,并传播品牌。

    基于中国电子商务发达、商业空间硬件一流、消费参与群体庞大、社交媒体深度发展等特征,上海时装周注定可以在活动模式创新上大有作为。除了发布秀、Showroom、高定秀等传统活动,天猫、京东等网络商业巨人越来越多介入上海时装周,催生网上线下紧密结合的“云时装周”。在诸如时尚达人秀街拍、密集的明星互动、市民游客学习互动等外围衍生活动中,“有趣”“酷”“闹猛”等文化视角被有意无意地付诸实践,大大提高了活动的“人气”,弥补了精品路线的“高冷”之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时装周较国际同类盛会更加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其本身作为产品和服务,回应了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要,给市民和游客更多获得感。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要进一步挖掘时尚之都的潜能与力量,进一步提升上海在全球时尚领域的影响力。以秀促展,以展促市,将上海时装周打造成上海消费的金名片,此其时也。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科技创新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