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02日 星期一
5
时评;国内;广告

“农民”不再是身份,而是职业


    这是一批从田间乡村走出来的“土专家”。见到邱汝民时,他身穿条纹衬衫、戴着防蜂帽,一双皲裂的手掌一边劳作一边示范,向身旁的村民传授养蜂秘诀。一脸的乡土气息,憨厚的农民本色,根本无法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联系起来。

    邱汝民告诉记者,他高中毕业后当了民办教师,但一直对蜜蜂养殖兴趣浓厚。1984年,他决定放下教鞭,戴上养蜂帽,成为奔波劳碌的养蜂人。“当时,一箱蜜蜂每72小时只能产15克至20克蜂王浆,我每天都琢磨着怎么把产量提上去,这是蜂农对技术的渴求。为了提高产量,我常常辗转七八个省追花放蜂,当时想得最多的是:能不能培育一个高产蜂种来提高产量?”经过数年摸索,邱汝民终于培育出“长兴意蜂”蜂种,一箱蜜蜂每72个小时蜂王浆产量达到370克,是此前的20多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开启了他从生产到研究的转变,抽动式采浆技术、室内养蜂、宠物养蜂……30多年来,他获得了61项发明专利。

    “老农”评上高级职称,得益于浙江省首次把面向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的职称评价体系向新型职业农民敞开大门。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不断壮大,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现有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中,已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达到16万人。浙江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不断壮大,但现行的农业高级职称评审主要面向农业事业单位技术人员,职业农民参与高级职称评审并取得证书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对职业农民的评价,均以生产类、单项技能评价为主,缺乏综合性考评,与事业单位人才评价体系不衔接,既影响了新型经营主体对人才的吸引、评价和使用,也使国家人才政策在农业领域实施中缺乏针对性、精准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浙江已先行先试,去年便进行了农业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拓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通道,制定申报的破格条件,让新型农民也能评高级职称。职称“门槛”不再难倒“土专家”。

    浙江职业农民获评高级职称,是农业职称制度改革迈出实质性的可喜一步,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职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定位要求。浙江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潘伟光认为,这种创新做法具有很强大的引领作用和推广价值,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实际,也有利于职业农民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新农人”热爱农业、投身农业、服务农业,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打造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