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3月24日 星期六
1
要闻

申城持续推进聚焦问题导向的大调研大走访,“直扑一线”“问需问计”渐成广大干部的日常

上海,一股干事创业激情正在形成


    编者按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吹响了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号角。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起步之年,现在距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日子只有1000多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战略安排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变成了“施工表”和“路线图”。

    使命光荣,时不我待。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全国“两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更大功夫,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在营造干事创业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努力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本报今起推出“干实事 鼓实劲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专栏,全面报道本市各地区、各部门凝心聚力,扎实推动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在上海落地落实的生动实践。

    ■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静安区临汾街道,这个去年年底率先将民生服务大平台搭建到云上、开发民情大数据工具的社区,最近又在创新研发社区精细化管理“最强大脑”———借助遍布社区数百个各式各样的感应装置,开发出高空抛物监控、独居老人照护等12个百姓需求高度聚焦的运用场景,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搭建敏感的神经末梢网络,破解社区民生痛点,解决社区管理中“人力所不能及、人力所无法及、人力所没有及”的实际难点。这张联结点越来越多的感知网络将于三个月后遍布静安区14个街道。9月底前,全区将布有50万个各类感应装置,助力每个社区找到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精准“画像”。

    临汾街道,只是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上海广大干部群众奋进在浩荡的春风里,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全国“两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干实事,鼓实劲,紧紧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凝心聚力,只争朝夕,在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营造干事创业环境上持续用力,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在上海落地落实。

    “要么不做,要做就从最难的事做起,啃最难啃的骨头”“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在城市不断推进的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基层的生动探索纷纷瞄准了那些“最难啃的硬骨头”,架空线入地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

    就在最近十多天,位于徐汇区衡复风貌保护区的知名保护建筑武康大楼经历了一次新生———原先如蛛网般盘结在大楼周边的各类架空管线,正逐渐消失,天际线日益舒朗。路过这儿的市民、游客,只看到工人们在狭窄的地面空间“掘地三尺”排管布线,他们没看到的是“精细化手术”之前的各项筹备工序异常复杂艰难:排摸地下管网、查找权属单位、沟通相关部门、妥善安排施工。光是线缆实时交割都备有好几套预案。

    在上海,今年将率先完成100公里道路架空线入地,市级层面设立了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指挥部,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重要区域、内环内主次干道、风貌道路以及内外环间,射线主干道约470公里道路架空线入地,对各类立杆进行整治,下定决心做实这个“想了很多年却没能做成”的“业内传说”。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一股干事创业的激情正在形成。值得一提的是,这股激情正在上海全市的大调研大走访中酝酿成型。“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都是办法”———去年年底以来,聚焦问题导向的大调研大走访,让“直扑一线”“问需问计”渐渐成为上海广大干部的日常。

    3月22日,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市委书记李强带队来到位于闵行区的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调研走访,同创新团队、创业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并提出:围绕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亮点,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正是当下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市各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再优化,正让找到“店小二”姿态的各级政府不断刷新服务能级。有些区市场监管局新推“上传视频身份验证”,内资企业及部分外企都能享受同等待遇;有些区开始探索设立“楼小二”,将便利政务服务直接推送至园区、楼宇,让更多市场主体就近体验丰富而具象的获得感……

    一个创造力和竞争力迸发的上海,值得期待。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