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3月15日 星期四
12
专题

为“工匠精神”点赞


    沈汉达

    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天然摇篮,中专学校是成就师生“工匠精神”的最佳天地。

    近年来,学校取得飞跃发展,说到底是凝聚在师生身上的学校文化及其“工匠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工匠精神”,初看起来,似乎是关乎企业的事,其实不然。假如从教育的角度着眼,“工匠精神”还真有教育的寻味。

    ——“工匠精神”,蕴含“平凡”思想。工匠,就是为需要制造产品,为社会运行铺轨的普通劳动者;新时代工匠,则是有勇有谋、有德有技、平凡又高尚的建设者。事实上,“平凡”思想,是一个社会稳定的根基,也是人们获得幸福满足感的缘源。

    ——“工匠精神”,渗透“精细”钙质。做教育,也有优劣之别、粗细之分。而“工匠精神”,追求的就是精细作风,精于工,细于术,没有“第一”,只有“唯一”;没有“无穷”,只有“穷尽”。优质教育,也可以谓之“精工教育”。更何况在培育人才中,内铸“工匠精神”,凝练“精细风骨”是何等的重要。

    ——“工匠精神”,凝聚“利他”情怀。工匠虽然谋于物,精于工,但其深知使用者非自身。为了让使用者获得“顶用”的“到位感”,“好用”的“舒适感”,“能用”的“成就感”,工匠会竭尽所能,穷尽其术,这就把利于他人的情怀发挥到极致。

    因此,学校文化及其“工匠精神”成为经管校腾飞的力量源泉。

    (作者为教授、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校长)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