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已经进化到自动驾驶,自行车还保持着200年前最初上路时的基本外观和功能,守旧的自行车是得改一改了
■山水 罗杰
除了充满未来感的设计,智能中控、骑行发电等更加实用 的功能开始走进视野,未来几年,智能单车能否搭载科技发展,摒弃鸡肋的地位,我们拭目以待。
2017年的愚人节前,谷歌公司发布一条视频,视频演示了谷歌最新推出的一款智能单车,具备智能导航以及道路识别能力,骑行者只要动脚骑就行,不必看路,可以一边骑车一边办公,并安全抵达目的地;始终保持平衡,骑这台单车是绝不会摔倒的;远程遥控,用App可以随时召唤单车,让它自己行驶到车主所在位置……当然,到了4月1日当天,谷歌承认这台“神奇单车”其实是一个玩笑,同时,谷歌还专门上传一条视频,解释了画面中的特效是如何拍摄的。
虽然谷歌及时“辟谣”,但被这条视频打动的人还真不少。从自行车爱好者的留言来看,大家似乎都对一台新式的、革命性的单车有着一致盼望———新世代自行车必须在外观和功能上实现突破,让骑行体验跟上时代进步的节奏。
外观更轻巧
目前的概念车型对未来智能单车的形态做出了一些展望———尽可能把刹车线、变速线和链条这些既影响观瞻,暴露在外又可能增加故障率的部分隐藏起来,让自行车在外观上有所改变。
新加坡IDSG Engineering担纲设计的MC单车采用了复古的大小轮设计,没有链条,踏板置于大轮上带动轮盘———这是取消链条驱动的主要设计方向之一。亮点在于座位和车把可以作双方向调整,如此可根据不同人需要,采用前倾和直坐两种骑行姿势。Mando Footloose则是无链化设计的另一种方案,即以传动轴取代链条驱动自行车 (下图)。在此之前,摩拜单车也曾做过类似尝试。
比起摩拜,英国的 Cyclotron Cycles设计团队走得更远。这家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智能单车有极高的辨识度:车轮上没有了之前的螺旋结构和链条———所有机械部件都被隐藏在了内部,车轮外围是一圈固体聚合物制成的密不透风的轮圈,轮圈上配有一道LED灯管,足以照亮周边环境,并突出己方目标。
骑车还能发电
发电装置,几乎可以说是未来智能单车身上的首要标配。
老牌的英国兰令单车2016年推出过一款概念电动车型,搭配Bosch的电池,在平路、匀速状态下,电动助推续航可达100英里左右。电动助推搭配有不同的档位,通过人手调节,根据需要使用助推———它甚至为推车提供了一种慢速助推,让推车时也可以轻松借力。
日本善工 (Thanko) 推出的骑行风力发电机则尝试另一种可能性。风力发电机在时速15公里时开始供电,速度越快充电量自然相应增加。置于车头前的涡轮充电设备设计得非常迷你,不仅可以作为夜行灯使用,在达到一定的蓄电能力后,还能为手机、蓝牙音箱等移动设备充电。
智能中控,按需配置
电子设备的加入,让骑车和骑行者的数据更加直观。目前智能单车中控系统有嵌入式和装配式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各大厂家大同小异。以Speed X智能中控系统为例,包括数据自动记录分析、智能骑行教练、App无缝链接、卫星定位等功能特点。亮点在于智能设备收集到踩踏频率、速度、里程等数据后,会根据内置的专业软件分析后生成骑行报告,为使用者提供体能管理方案,以及不同地形坡度上的挡位建议。简而言之,系统教你骑车。
2016年发布的“马蹄铁”骑行套装,则属于配件式电子系统,用户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包括码表、踏频计、手机支架、按键在内的全套配件系统安装。手机端的App也做了优化,可以快速连接按键和踏频仪,再配置各种自行车参数。
一辆单车车载智能平台,必然是未来智能单车的主攻方向。目前的自行车车载控制面板,如国内较为普遍的乐视、银河700bike之类的品牌,都可以做到实时提供时速、路线甚至心率等数据。而如何利用这些直观数据,以带来更好的骑行体验,这是智能单车要做的事。而如何通过数据采集提供方案,根据年龄、身高、身体状况自动调节座椅高度、提供时速建议、引导路线等升级功能,还有待研究开发。
自行车行业的进步,需要市场发出更强烈需求来推动。遗憾的是,在观念上,大多数人还没有把自行车看作不可或缺之物,尤其是在便宜的共享单车泛滥成灾的当下,自行车要想变得智能化,要走的路还很长。
本版图片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