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
3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参加培训、参与交流,全国人大代表徐珏慧提早好几天就进入了“两会时间”———

开发邮轮城市资源,开拓沿海邮轮业务


徐珏慧,女,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特派记者 祝越

    参加新任代表学习培训,参与航运业内同行的交流座谈……全国人大代表徐珏慧提早好几天就进入了“两会时间”。她告诉记者,已经准备了关于邮轮产业发展的两份建议。

    徐珏慧是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行业及政策研究、战略研究、项目投资、码头生产、游艇业务等工作。

    和男生聊上港足球、和专家聊航运,接触徐珏慧,很快就能发现她“上港”特色鲜明。过去三年,她牵头承接了交通运输部水运局《邮轮船票销售和凭票上船制度》课题,参与《中国邮轮发展报告》的撰写,并在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水上旅游产业综合运营商”和“上海城市滨水时尚新地标”的愿景,把对邮轮产业的关注延伸到了邮轮、游艇、游船等整个水上旅游产业,将港口商业业务拓展到了“上港邮轮城”的建设与开发。

    今年全国“两会”,徐珏慧准备就推动邮轮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她设想了沿海的几条线路:北方环渤海以“天津—大连—公海—青岛—天津”为试点,中部以“上海—舟山—公海—上海”为试点,南部以“厦门—平潭—公海—厦门”为试点。徐珏慧认为,开展沿海邮轮业务,配以互为母港的操作,将极大地拉动邮轮旅游经济,促进邮轮产业链发展;有助于不断丰富邮轮航线产品,通过邮轮港口城市联合营销,吸引外籍游客入境乘坐沿海邮轮在中国进行消费;此外,配合相关的政策配套,可以提高邮轮在国内物资采购的份额和比重。

    徐珏慧表示:“开展沿海邮轮业务可极大地丰富邮轮航线产品,串联沿海港口,利用我国沿海邮轮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组合灵活、长短不一的特色航线,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为特色邮轮产品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助邮轮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报北京3月2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