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东京记者 丛云峰
在日本,有关人们在垃圾场捡到巨额现金的新闻屡见不鲜。据日本警察厅近期公布的白皮书统计,除去发生“3·11”东日本大地震的2011年,这十年来在日本全国各地发现的“被丢弃”的现金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16年度更是高达177亿日元。
2017年10月的一周内甚至连续发生了两起在垃圾场捡到巨额现金的案例。当年10月9日,京都市垃圾处理站的一名垃圾分类工人在一个袋子内发现了1200万日元的现金。紧接着10月10日,富山县富山市的垃圾处理站工人也发现了一个装有1000万日元现金的包裹。而在同年4月,群马县沼田市的垃圾搬运公司竟在垃圾堆中发现了高达4251万日元的现金。
为什么在日本会频频发生巨额现金被弃垃圾场的事呢? 在日本警方给出“不小心误扔”的理由背后,其实隐藏着日本高龄少子化趋势难以遏制和由此衍生的老年人孤独难解的问题。
“70后”年老后将成最悲惨的一代
“孤独死”是日本创造出来的术语,成为日本老龄化社会和孤独状态的显著现象。所谓“孤独死”,是指日本独居老人死后多日才被人发现的一种现象。“孤独死”事件越来越多,由此在日本催生出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孤独死”清洁员,即清洁处理“孤独死”老人们的遗体和遗物。在日本,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因为腿脚不好,为了避免经常去银行取钱,他们通常会把自己的存款统一提取出来放在家里以便日常使用。即使有后代,大多数老人也不会把具体的金额和位置告诉他们。而清洁员们在处理时自然也不可能逐个查看死者的遗物,因此在打包处理时很可能将老人保管在家中的现金也一起扔到垃圾处理厂了。
日本相关清扫行业的一位从业者就表示,在整理死者遗物时,发现100万日元以上的现金是常有的事。在群马县沼田市发现的4251万日元现金便来自一位“孤独死”老人,警方在确认身份后把这笔遗产返还给了这位老人的法定继承人。
据日本日清基础研究所调查显示,过去10年,日本“孤独死”人数增加了3倍。现在每年约有3万人“孤独死”。而业内人士认为,真正的数字“恐怕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或三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日本每年“孤独死”的人数位居前列。日清基础研究所的调查还指出,“团块世代”(指上世纪4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 的子女,即战后日本第二次婴儿潮中出生的人现在已经四五十岁,他们正面临“孤独死”威胁,其中有105万人已经成为“孤独死预备军”,这个数字是他们父辈———“团块世代”的3倍。他们日益衰老,逐渐被孤立,得不到社会福利体制应有的支援和保护,这一代人将是日本老龄化时代到来后命运最悲惨的一代。
怕添麻烦的观念加剧晚年窘境
对于日本社会愈来愈多的老人孤独生活倾向,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孤独死”社会问题,有日本社会问题专家指出,尽管其他国家也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问题,但日本独特的文化、社会及人口因素加剧了这一问题,使日本的这一社会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首先,是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日本面对的已不是老龄化那么简单了,而是进入到了“超老龄化社会”阶段,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四分之一,而这些65岁以上老人中又有四分之一在调查中明确回
答是“无依无靠”。日本政府2015年公布的《高龄社会白皮书》更显示,65岁以上独自生活的老人按照2015年时间点推算就已达到60.8万人,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70万。
其次,是日本的结婚率不断下降,家庭结构发生巨变。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2017年日本仅有60.7万对新人结婚,比2016年减少1.3万多对,结婚人数连续5年下降,是二战后结婚人数最少的一年。专家分析称,许多男性担心自己的工作太不稳定,不足以安顿下来组建家庭;而更多的女性参加工作,不再需要丈夫供养,这导致结婚率持续走低。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最新数据称,目前在日本到50岁都从未结婚的人口比例,即“终生未婚率”男性为23.37%,女性为14.06%,并预测到2030年,这一数字还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3。过去30年,日本“单人家庭”比例翻了一番,达到总人口的14.5%;而30年后,日本每3个家庭中就将有一个是“单人家庭”。日本福利问
题专家、瑞穗信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藤森胜彦说:“在日本,家庭一直是各种社会支持的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单身人群不断增长、家庭规模正在进一步缩小”,特别是目前“三世同堂”在日本已极其少见。而且即便有家人,由于家人之间住得越来越远,再加上日本人的家庭亲情正变得越来越淡薄,遇到疾病和困难时,也很难得到家人的照顾和帮助。
最后,日本老年人晚境困窘、孤立无援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即作为人际交往准则的独特社交环境和文化因素。特别是“受恩不易,还恩更难”的观念根深蒂固,使得日本人在保持彬彬有礼的同时,也谨小慎微,拉开距离,既不愿给亲朋好友或邻里乡亲添麻烦,也不愿轻易寻求或接受他人援助,长此以往日本社会便形成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社交环境。而这一根深蒂固的社交观念令老人孤独化这一问题进一步恶化。藤森胜彦表示,为了保持礼貌,日本老年人害怕打扰邻居,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琐事也不愿寻求帮助,导致邻里间缺乏互动,相互孤立。日本政府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日本15%的独居老人每周只和别人交谈一次,而这一比例在瑞典是5%,美国6%,德国则为8%。
“水量监测法”有助及时发现“孤独死”老人
其实,针对孤独老人的生活援助问题和缓解“孤独死”现象,日本各级政府2007年就出台了上门探视老人的专项规定,由工作人员定期上门给老人体检,然后将老人的情况通知给在远方的子女亲人。但很多老人根本不喜欢与人接触,甚至拒绝定期探视。为此,日本政府不得不想出了“水量监测法”的办法,通过检查独居老人的日常用水量,来判断他们的生活情况。在水量监测法实施后,名古屋市在2013年及时发现了40多名在家突发急症或突然死亡的独居老人,使得独居老人死亡一周后才被发现的“孤独死”事故数量减少了30%。
同时,近年来日本历届政府也从“少子化”入手,在结婚、生育、医疗、入托、教育等方面给予相关家庭财政补贴,试图通过增加人口红利来实现“老有所依”。不过,尽管出台了诸多政策,但仍难阻挡日本人口不断下降的趋势。据日本政府近期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新出生婴儿仅为94.1万人,而死亡人数为134.4万人,人口自然减少40.3万人,创新高。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指出,面对难以遏止的老龄少子化和老年人孤独化趋势,日本需要改变制度,兴建更多福利设施和引进大量看护人员,尽可能覆盖那些无人关注的“盲点”,帮助老年独居人口,降低“孤独死”人数。日本福利问题专家藤森也认为日本政府的应对力度还不够,他主张进一步提高税收,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社会关怀,为儿童保育提供财政援助。他表示:“如果家庭不能再扮演它一直扮演的角色,社会就必须建立一个能满足这种需求的框架。如果什么都不做,我们只会看到更多孤独的死亡。”
(本报东京2月2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