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加德满都记者宁 林
按照联合国专家委员会和尼泊尔政府之前的计划,尼泊尔将于2018年摘掉“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不过,近日尼泊尔在向联合国递交的报告中表示,该国不愿意按照之前计划于今年“脱贫”。
据了解,一旦摘掉“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尼泊尔将失去“国际发展融资”,“气候融资”也将被削减。同时,顶着“最不发达国家”帽子而获得的每年45亿美元的市场准入优先权也将被取消。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用“人均收入”“人力资源”和“经济脆弱性”三项指标来定义“最不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提供的数据,尼泊尔目前在“人力资源”和“经济脆弱性”方面已达到“脱贫”标准,但在人均收入方面离2018年1242美元的标准仍有一段差距,目前尼泊尔人均收入仅为800美元。
尼泊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斯瓦尼姆·瓦格勒在接受当地媒体《崛起中的尼泊尔》 采访时表示:“经济脆弱性指数是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非洲国家为基础制定的,对于尼泊尔这样一个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并不适用。”瓦格勒强调,虽然这些年尼泊尔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教育、健康、卫生以及环境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瓦格勒透露,目前尼政府希望将“脱贫”日期延后,争取在2022年至2023年间摘掉“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
(本报加德满都2月23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