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2月23日 星期五
4
平昌冬奥会特刊

两破世界纪录,武大靖为中国代表团夺平昌首金

漂亮的句号,也是全新的开始


武大靖(右) 用实力不给对手和裁判任何机会。

新华社发

    ■本报特派记者 谢笑添

    除了起跑前的短暂时光,今夜的江陵冰上体育场几乎容不下片刻平静。满场的韩国观众用最狂热的呐喊准备见证东道主的又一个光辉时刻。对于这场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韩国人的底气十足——面对各自单兵作战的中加两位对手,一旦黄大宪、林孝俊的“双保险”组合能在某一时刻占据领先,韩国队的集团优势就能被无限放大。

    从热身到等待发枪,决战一触即发的当口,武大靖始终深锁着眉头、默默无言。那段时间,几乎所有人都能轻易地察觉到他的紧张情绪,而他在第一声发令枪响时的抢跑则验证了人们的这种判断。

    在此之前,武大靖今夜已滑了足足三枪,每一次都一骑绝尘——四分之一决赛,现世界排名第一的他首度登场,就以39.80秒刷新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随后的半决赛则进行得颇为离奇,即将进入最终圈冲刺前,加拿大选手吉拉德在与对手冲撞后冰刀刀片坠落,迫使比赛重新开始。这一幕发生在短距离比赛,即便中国队主教练李琰都在赛后惊呼“难以想象”,而在半决赛近九圈的角逐中,武大靖的领先位置从未动摇。

    “从一开始就打算全力滑,不给对手和裁判机会。”在武大靖今夜孤注一掷的背后,所有的无奈与顾虑,只要看过两天前那场充满争议的女子3000米决赛就不难体会。唯一的隐忧在于,即便在短距离选手中,武大靖的耐力都难言优秀。这位中国短道领军者赛后亲口提起,“半决赛滑完,我感觉已经到了极限。”

    经历了决赛初次抢跑,当发令枪再度响起时,武大靖的身体明显有了些许迟疑,但向来以爆发力见长的他又一次迅速占据领先。随后的比赛里,身后的黄大宪、林孝俊不断变换着位置,交替从外道发起冲击。然而面对被越拉越大的差距,韩国人的努力仿佛飞蛾扑火,看似悲壮,实则徒劳,只能目送武大靖率先冲线。

    冲过终点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群簇拥着的武大靖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又一次以39.584秒打破世界纪录。但对于这枚金牌背后的意义,他却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是一次次错失夺金点的中国代表团在平昌斩获的首枚金牌,是中国短道速滑在冬奥会男子项目的首度问鼎,武大靖将其称作“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事实上,就在他距离终点还有约莫30米时,混合采访区内就已传来了中国记者的欢呼。短短数分钟后,原本在休息室内为接力项目做最后备战的中国男队队员们飞奔着冲向赛场,只留下韩天宇那声“还有谁”的喊声回荡在空中。刹那间,狭长的通道就这样被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填满。

    对于队员们而言,此前积攒的郁闷、沮丧、哀怨等种种情绪还得一直等到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落幕才能尽情宣泄——相较于四年前索契的铜牌,今夜随后拿下的这枚接力银牌同样是中国短道速滑在该项目取得的历史最佳战绩,而老对手韩国队则因林孝俊毫无身体碰撞下的离奇摔倒无缘领奖台。

    在从领奖台走下后,身披五星红旗的武大靖、韩天宇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手中代表着荣耀的吉祥物交到场边呐喊的女队队员手中。“女队队员们一直让我敬佩,在我心中,她们就是第一。”中国短道队在平昌已经历太多的困难与挫折,武大靖与队友们以这样的方式致敬女队,也是在向全世界宣告这个集体的团结与坚强。

    从队友、教练、工作人员到在前方担任解说嘉宾的中国短道名宿杨扬,今夜的决赛前,武大靖收到了数不清的鼓励与指导。而在踏入冰场前,李琰与她的团队都已换上冠军领奖服,破釜沉舟的信念背后自然是对武大靖绝对的信任与尊重。正如李琰在回顾平昌之旅的收获时所提及的那两点,“一是忍耐,二是团队的凝聚力。在最困难的时刻,我们没有慌乱。”

    峰回路转迎来美好结局,大起大落的剧情甚至让这位见惯了风浪的功勋教练在赛后有些走神,自顾自地连连感叹了三声“真的不容易”。对于所发生的这一切,本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李琰说自己怀揣感恩。在她心里,这同样是一个时代的开端,但理由却与武大靖并不相同,“我们这次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也正是经历了如此多的不顺,又在最后一天拿到宝贵金牌的这起起伏伏,让外界这些天都开始关注中国短道。对于这项运动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至于四年后的北京冬奥会,当队员们纷纷说起要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奖牌时,李琰不愿谈及太多。但从她有限的话语里不难听出个中意味,“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把国际比赛的环境做好,中国人有大国的风度,也有大国的尊严。”

    (本报平昌2月22日专电)

    记者手记

    游走在灰色地带

    ■本报特派记者 谢笑添

    技巧与对抗是短道速滑的魅力所在,却也为这项运动带来了太多灰色地带。过去这些天,捉摸不透的判罚标准甚至成为引发舆论激愤的事件。正如李琰所言,一切都是对这项运动的伤害。

    短道速滑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但谁又能保证,改革之后不会再起争议。而在一切尘埃落定前,一次次被卷入判罚漩涡的中国短道队或许该好好学习如何游走在安全地带。今夜的武大靖给出的是最极端的答案———整整一夜,现世界第一始终保持领先,不曾有分秒落后,武大靖以绝对的速度规避着碰撞带来的判罚可能,书写了 中国男子短道的新篇章。这一切,伟大、壮观,却终究只能说是属于武大靖自己的史诗。毕竟,纵观世界短道领域,能有如此爆发力与统治力者也仅此一位。

    既然身体碰撞难以避免,那就得去适应尺度与规则。裁判们忽紧忽松的标准或多或少干扰了比赛的绝对公平,但中国队尤其是女队,此前的种种遭遇也并非全然无辜。正如今夜在女子1000米半决赛中又一次被判犯规的曲春雨:每当身体接触到来时,下意识抬起的手,一次次地挥霍了过去数年的努力付出。赛后的每一次采访,中国选手们总会强调已经熟悉了这样的风格,但比一再重复犯错更可怕的是,有人甚至意识不到错误的发生。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肌肉记忆与习惯的形成并非短短半个月的冬奥会就能改变。某种角度而言,备受指责的老对手韩国才是中国队的最佳榜样。你可以说,主场优势令裁判在某些时刻放松了对东道主选手的尺度,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为了避免争议判罚与冲撞,韩国人将超越的方式一次次改为外道超车。至少在适应规则这件事上,东道主表现得更有决心一些。

    (本报平昌2月22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