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2月15日 星期四
2
要闻

市食药监抽检年夜饭市场,及时排查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

确保春节假日“舌尖上的安全”


小年夜的菜场一片红火,市民在为准备春节家宴购买食材。

本报记者 袁婧 摄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唐闻佳)今天已是大年三十,上海人家的除夕家宴少不了各种肉类,尤其是会备上一条鱼,象征生活“年年有余”。那么,市场上的肉品是否安全?活鱼有无孔雀石绿残留? 昨天一早,记者跟随上海市食药监局执法检查人员深入菜场等地一探究竟。

    “蘑菇添加荧光剂,一是为了增白,二是为了保鲜。”在大沽路菜场,执法人员一边向记者解释,一边直接从菜场上随机抽检蘑菇放入仪器照射,如果蘑菇发出荧光点,那就是“问题蘑菇”。

    经检测,这里的蘑菇顺利过关。不过,执法人员依旧不忘提醒消费者,雪白“好看”的蘑菇不要买,可能是荧光增白剂浸泡过的。

    另一边,执法人员在抽检活鱼是否有违禁物质———孔雀石绿残留。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添加孔雀石绿的作用在于杀菌,鱼在运输和售卖过程中,很难做到频繁换水,这会增加死亡率,而孔雀石绿可以延长活鱼的生存期,但人体摄入有毒。经快速检测显示,这批次抽检的活鱼样品合格。

    那么,普通市民有没有可能通过肉眼辨别孔雀石绿的水产品? 专业人士介绍了一些选鱼小窍门:使用过孔雀石绿的鱼体表颜色呈浅蓝色,有些经浓度较大孔雀石绿溶液浸泡过的鱼,甚至会呈青草绿色,通过观察鱼鳍、鱼鳃可以辨别。另外,吃水产品之前要尽量浸泡一下,这样即便鱼经过了孔雀石绿溶液的浸泡,也可以稀释,且尽量煮透、蒸透,不要生吃。

    在这家菜场的肉摊上,一个贴着“不可食用肉专用桶”的小桶引起记者的注意。原来,肉摊老板娘在切肉时,会把甲状腺、肾上腺、淋巴腺部位等不能吃的猪肉扔进这个回收桶。

    在静安区,标准化菜市场、农贸市场等都已添置了这个“不可食用肉专用桶”。“全区会定期统一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监管人员告诉记者,静安区试点推进的这个小小举措,为的是进一步保障市民肉品消费的安全,以免一些不可食用“边角料”被不法商贩做成肉糜、肉馅等。

    昨天,执法人员还检查了菜场的冷藏制品、餐馆的年夜饭、半成品等制备情况。为切实保障春节期间市民餐饮消费安全,本周开始,市食药监局领导班子兵分多路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对全市食品药品经营单位实施飞行抽检,及时排查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整改落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截至目前,本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节前已对本市供应年夜饭的餐饮单位 (含中央厨房) 开展监督检查4300多户次,抽检了供应年夜饭的餐饮单位的熟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海产品、畜肉及其内脏、鲜活水产品(含鱼、贝、虾等)、水果等样品共696件,未发现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