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2月14日 星期三
6
文化;广告

把“流量小花”视作美的偶像,将综艺表演视作表演本身,什么是真正的美?有多少艺考生误入歧途?

为颜值祛魅,星途才能更长远


    ■本报记者 童薇菁

    一年一度的艺考即将在节后拉开大幕。什么是美? 什么样的表演是好表演? 这些都是历年来互联网热搜的关键词。“一些艺考生会把那些‘流量小花’视作美的偶像,把充满娱乐感、综艺感的廉价表演视为应该效仿的表演本身。”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何雁告诉记者,新生入学往往还带着对美、对演员这个职业的认识误区,尤其是近年来演艺市场对娱乐明星的大肆追捧,使得这些孩子们的“审美观念不太健康”。

    “部分学生太在意自己的颜值,动不动跑去整容,劝也劝不听。”在何雁看来,这样的孩子看似聪明、有追求,其实很盲目。他们太知道投资方之所好,让自己的外貌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却不知他们过于在意的并非表演艺术的“重心所在”,而恰恰是他们的“无心之处”留下太多空白,反倒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毕竟仅有青春美丽的面孔,是走不远的”。

    要从“简单”的漂亮走向深刻

    赵丽颖不到90斤,你还敢吃吗?”“佟丽娅:我最近胖了,我都85斤了!”……和整容、家庭状况等话题一样,每逢女明星体重数字大曝光或是忽胖忽瘦总能成为娱乐新闻的热点,演员的娱乐属性被放大,而表演的价值荡然无存。

    诚然,有一张上镜脸确实能为演员赢得更多的观众缘,毕竟雕刻外形也是演员自我管理的“必修课”之一,但“颜值”绝不是一个演员价值的全部。只是仍有一心想要成名的年轻人,排着队想要挤上“娱乐商品”的造型流水线,演员这个职业及其表演的真正涵义和价值,被泛娱乐化的商业精神无情消解。

    这不单单发生在表演系,这是整个演艺行业人才市场的“通病”。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主任王洛勇向记者坦言,现在优秀的音乐剧表演人才难招,“长相好的不敢开口,文化课一塌糊涂,以为颜值高就能够替代一切”。王洛勇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业内存在着某些以“模特美”为标准、“看脸吃饭”的不良风气,导致了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外貌产生自卑情绪。

    为了迎合市场口味重新捏造的五官和假脸,以及虚假的、编造的“人物设定”……这样的美都是虚构的、虚幻的。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变得那么狭隘了?“只要在创作中有性格,就有审美力量。”何雁说,而以形象取代角色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的、狭隘的,必将使得艺术创作缺乏生命力。

    千人一面不是美,一人千面才是角儿

    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无作品不成美人。”香港导演吴思远在盘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星时说,林青霞、张曼玉、王祖贤,她们各有各的美,“你很难比较,因为每每谈起她们的风姿,总会想到她们诠释的那些经典角色,绕不开她们的代表作品”。

    和真正的明星相比,“流量明星”选择的永远都是完美的角色。或者说,他们的经纪公司只给他们挑选这样的剧本。固化的人物设定,让观众一看到他们名字,就能联想到其背后的作品风格。制作方和商家只想要一个“营销点”,剧本再烂、制作再糟糕也对商业利益无伤。

    因此这些“流量明星”的美,美则美矣,终究千人一面,美得没有灵魂。消费“人物设定”的时代,演员们还愿意用生命来“扮丑”吗? 受其影响,有些还在课堂的学生也开始对自己的“形象”加以小心维护,他们对有瑕疵的角色“零容忍”。

    “非主角,造型不光鲜靓丽的角色,就抵触———丑角不想演,配角不想演。”何雁告诉记者,曾有一段时间学生不愿“扮丑”的心态常常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表演艺术的正确认识,对“何为艺术之美”毫无概念。

    著名女演员巩俐在出演 《秋菊打官司》 时,裹着棉衣在农村体验生活数月,村里甚至没人看出她是演员,只知道她是待产的农妇。英国男演员加里·奥德曼因演技出众而有“一人千面”的美誉,为了演好 《至暗时刻》 中的“丘吉尔”,他身穿“增肥装”连续拍摄50多天,与他本来相貌判若两人,精彩绝伦的演技让他成为今年奥斯卡影帝的强有力竞争者。

    如今,很多演艺明星频频在公开场合现身说法,给想要入表演这行的师弟、师妹们以忠告:“演员表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角色,而不是卖弄身体本钱。”求学的时光最为珍贵,过早地限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一生的遗憾。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