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
3
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代表委员们对今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充满期待

希望进口博览会成为高端服务展示场


    本报记者 徐晶卉

    今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为期六天的展会期间,预计将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百余个国家、几千家企业、十余万供应商、数十万乃至百万种商品和服务齐聚申城。

    自筹备工作开展以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在国际上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波兰投资贸易局驻华办事处首席代表尤德良告诉记者,波兰早已确认参展,食品将成为参展的主要产品,“我们希望通过展会将波兰的酒类、麦片、巧克力等品牌带到中国。”

    在此之前,波兰不少企业已经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触达上海及全中国的消费者。波兰乳制品巨头兰雀品牌市场总监彭灵告诉记者,这几年上海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国际品牌牛奶进入中国需要通过中国海关查验,过去这一关需要两个星期,现在已缩短到了两天。”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将大大提升上海配置国际商品的能力,更可能成为投资环境的“放大器”、优质资源的“强力场”。在市政协委员陈志奇看来,进口博览会将使人流、信息流、贸易流大增,给会展、法律服务、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他认为,上海已经承办过世博会等大型展会,为进口博览会提供翻译、交通、物流、导购、商检、报关等专业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专业水平相当高,已有的高质量“上海服务”需要延续。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还需要提高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把展会做精做深。陈志奇建议,一方面,上海可以充分调动虹桥商务区及周边区域的积极性,吸引各国贸易组织、各类国际展览机构入驻,引进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货物代理、商业保理、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各种要素资源,形成国际贸易产业生态链,扩大上海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上海要鼓励和支持本市企业积极参与进口博览会,推进航空服务、信息服务、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社会服务和会展旅游等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拓展高端服务贸易,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

    市人大代表、玛戈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春阳表示,公司将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服务工作,他想通过进口博览会输出“上海服务”:“骨瓷的研发、设计、体验属于高端定制服务,我们希望通过服务展会向全世界展示和输出这种专业服务能力。”他同时也有寻求“上海服务”的需求———希望通过专业服务机构的对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代工厂。

    尤德良期待进口博览会不仅是商品交流的盛会,更能成为面向全球消费市场的重要平台和桥梁:“大部分贸易都会通过海运船舶等一般贸易进口方式,还需要通过检验检疫等环节,相信上海会不断推出新的举措,不断提升检验检疫的效率。”

    一次大型展会的能量还应体现在“溢出效应”上。据悉,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将建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对此,陈志奇建议,不妨统筹上海“互联网+”优势,推动博览会综合服务平台、招商招展平台、进口商品线上常设展示平台、一站式跨境贸易交易平台等网上贸易平台落户上海,更好地承接和放大博览会效应,为全国客商提供进口商品及贸易365天不落幕的“上海服务”。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