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21日 星期日
2
要闻

一味“刷题”只能满足低水平学习需求

新课标强调“看”英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年轻人亲近外语、促进外语学习


    ■本报记者 张鹏

    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家庭背景、社会资源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评价等因素均有关联。而英语教育的基础研究、师资水平和教材等因素,则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外语教学长远发展的因素,而且一味“刷题”只能满足低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昨天,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成立一周年工作汇报暨中国基础外语教育高层论坛”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国别研究报告》 等系列研究成果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面向沪上15所不同层次中小学师生进行的上海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现状调研。

    要为低年龄段小学生创设可交流的语言环境

    虽然卷面成绩“优秀”,一旦要与外国人沟通,不少中国学生仍旧发现自己“张不开嘴”。此次调研中,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邹为诚觉得形势紧迫,他提醒学生和家长们,与欧洲八年级学生相比,我国不少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仍待提升。

    在英语基地首席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外附中校长束定芳眼中,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在使用中掌握语言技能。单纯追求英语考试的分数,反而降低了英语学习的效率。他建议,低年龄段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要为其创设可以交流的语言环境。比如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与英语优秀者的面对面交流等,这有利于增进学生英语水平,亦能提升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邹为诚也反对单纯应试性地学习外语。“低水平学生喜欢一味刷题,而高水平的学生更倾向于交流思想。”他说,在刷题过程中,学生并没有产生语言学习的行为,也没有语言学习的机制,并不会推动学生对于外语学习的兴趣。

    而且学生和教师容易在追求分数的过程中落入应试教育模式,为了考试分数搞题海战术,是横亘在学生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2017年的首次新高考,外语考试加入了听说测试,这就发出了一个信号,是应对学生应试刷题的策略之一。邹为诚也说,眼下,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通过技术手段,在评价和测试过程中抑制刷题行为。这种技术也将逐渐应用在考试中。

    调研发现,外语学习的校外资源是学校教学的有力补充。学校应该指导家长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校外资源开展英语学习,但必需既能有效提高孩子英语能力,又能避免过重的课外负担。

    英语教师不能成为“不看书的读书人”

    上海等大城市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走在全国前列,但也要看到,仍有不少因素制约着英语教育的长远发展。首当其冲的,是针对英语教育的基础性研究太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晓棠举例说,当下,教师对于如何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有许多经验分享,但却鲜有高校和学者对该领域进行研究。没有理论研究的指导,会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师资,同样是影响上海英语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上海基础教育英语教师队伍发展喜忧参半———喜的是,一群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上海英语教学的中坚力量;忧的是,教师普遍对于在职学习没有足够的积极性。

    一个典型表现为,大部分的英语教师语言修养薄弱,部分英语教师不看英语简写读本、不看英语文学作品,形成了苍白的语言体制。邹为诚将这部分教师称之为“不看书的读书人”。他说:“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学了多年外语,却在看到一本简单的绘本时感到十分诧异,仅仅因为这与教材上的表达方式并不相同。”

    调研中,大多数一线教师对现有的英语教材并不满意。他们认为,教师教学应该可以使用更多元的教学资源。邹为诚也说:“最好的教师都不是照本宣科地教学,越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越不会过多依赖教材。”

    “看”英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能力

    昨天的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也提到了日前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提及:“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

    不少英语教师发现,“看”英语,是此次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这与当下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如今,各种屏幕无处不在,外语教学也要讲究输入方式的真实性和多样性。束定芳认为,过去大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强调“视听说”的教学方法,“看”英语有利于外语学习,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亲近外语、促进外语学习。

    而程晓堂却对此保持审慎的态度,他说,“看”英语的程度如何把握、“看”些什么内容、“看”英语对于学生的外语思维有怎样的作用,都需要有科学的研究作为依据。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