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
9
文化

上海出品、浙江卫视播出,改编自1993年中俄列车劫案

电视剧《莫斯科行动》,向守护我们安危的人致敬


真实可信的人物设定是 《莫斯科行动》 的一大亮点。调查小分队中的中国警察各有各的性格特点,阅历背景也各不相同,却都与“执行任务中的人民警察”这一身份贴合。图为电视剧 《莫斯科行动》 剧照。

    ■本报记者 张祯希

    上海出品的电视剧 《莫斯科行动》正在浙江卫视播出。这部改编自1993年中俄列车劫案的刑侦题材剧播出后口碑颇佳,网络播放量突破一亿,网络评分达到8分。

    《心理罪》《余罪》《白夜追凶》《无证之罪》 等多部设定新颖的网络剧在最近几年间问世,相比之下,取材自真实事件的《莫斯科行动》在内容呈现上“本分”得多———没有血腥恐怖的犯罪现场,没有猎奇的犯罪心理,更没有高智商神探———观众看到的是在异国没有执法权,但凭胆识、智慧与坚韧,与犯罪分子较量最终伸张正义的故事。剧中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危而战斗的中国警察立像,让人们看到,刑侦题材作品在猎奇风格刺激收视之外,更多地关注人文、社会命题,传达出热血雄风、正义英勇的正能量。

    不血腥不惊悚,实地拍摄还原当年传奇

    上世纪90年代初,不少中国商人涌入俄罗斯“淘金”,1993年5月,一趟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遭到多伙匪徒抢劫,多人被打伤、刺伤,造成中国公民巨大的财产损失。我国警方派出专案小组,远赴俄罗斯,一场曲折惊险的追缉之旅就此展开。导演张睿介绍,电视剧《莫斯科行动》 在还原当年事实的基础上,辅以戏剧艺术再加工。

    与“罪犯是谁”为最大悬念不同,《莫斯科行动》 中身处境外的涉案团伙从一开始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只是中国警察在俄罗斯没有执法权,也没有受害人第一时间指认嫌疑人,让犯案团伙钻了法律的空子。为此,夏雨饰演的陈尔力带领一支中国警察秘密小分队来到俄罗斯,驻扎在中国商人云集的小旅馆,以“倒爷”的身份为掩护,暗中查找中俄列车大劫案的情报线索,试图将在逃涉案嫌疑人全部抓捕归案。中国警察如何在不亮武器和身份的情况下,对四名犯罪分子头目进行逐个击破成为最大看点。

    答案已知的情况下,观众追不追,全看正邪双方彼此“设局”“破局”的精彩程度。开播以来,剧中几场“心智较量”环环相扣,颇具看点。以智擒朱三为例,陈尔力故意招惹当地帮派势力,并冒充朱三手下,在朱三试图抢劫中国市场之时,挑起双方矛盾,致使其当街火拼,被俄罗斯警方逮捕。这种戏剧化的处理为呈现真实案件的传奇性加码。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80%的剧情在俄罗斯实景拍摄,剧组在莫斯科一拍就是三个月。剧中不但有中国演员还有百位俄罗斯演员,剧组还找来有当年质感的家具与汽车,可以说,30年前的莫斯科风土人情也是该剧的一大看点。

    镜头聚焦跨越国境全力守护国人安危的人民警察

    真实可信的人物设定是 《莫斯科行动》的一大亮点。调查小分队中的中国警察各有各的性格特点,阅历背景也各不相同,却都与“执行任务中的人民警察”这一身份贴合,保持了“凡事不出风头、时刻保持警惕”的工作作风。

    导演介绍,为还原真实的人物,主创团队在拍摄前对几位警察原型都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了解,最终将参与案件的九位警察浓缩到了剧中这五个各有所长的角色身上。他们中有陈尔力这样有勇有谋的团队领导,有精通俄语的学者型新人,有拳脚颇佳的格斗人才,有善于同人打交道的年轻警察,也有经验丰富不苟言笑的老警察。没有料事如神的“最强大脑”,甚至没有武器,他们更像是一群普通人,凭着对责任的坚守、精密的布局以及偶尔的灵光一现,舍命完成这项跨越国境的艰巨任务,为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公民讨回公道。

    荧屏中的故事跌宕起伏,如中国警察在破案过程中遭遇巨大的生命威胁,这样的呈现并不夸张。据陈尔力的原型人物,时任北京铁路公安处副处长的程亚力回忆,当时匪徒手中有鲨鱼枪、德国五连发,而中国警察手里一度只有擀面杖与弹簧锁,办案难度极大。但在参与如此危险的行动之前,人民警察是不能向家人透露半分的。在程亚力赶往莫斯科的前一天晚上,行动组成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家看看。因为年幼的儿子已经睡着,他便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写下留言:“爸爸出差要到很远的地方,在家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亚力。”程亚力当时觉得,这句话很有可能是诀别之词。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