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
5
时评;国内

西北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术完成

未来患者可重新恢复足踝功能


    本报西安1月14日专电 (驻陕记者韩宏)西安高新医院近日成功完成一例特殊手术,医疗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为一位足踝部受伤患者特别定制了一块“骨骼”,将这块骨骼重新准确地植入患者的足踝部,未来患者可重新恢复足踝功能。这台3D打印人工距骨假体植入手术,为西北首例、国内第四例、全球第五例。

    去年底,43岁的于女士遭遇车祸,导致左踝关节开放性脱位、距骨体缺损,被送到西安高新医院急诊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距骨粉碎性骨折、距骨体缺失。按照传统治疗方法,这种病例以往只能从身体其他部位取骨填充该处缺损进行踝关节融合,这样患者将丧失踝关节的功能,给行走带来不便,会出现跛行等问题。患者如果失去踝关节功能,对今后的生活有很大影响。

    面对患者罕见损伤,为避免距骨缺损造成的踝关节功能障碍,西安高新医院骨一科医疗团队在首席专家贺西京教授带领下,认真研究治疗方案,最终决定采用目前国内外最新技术———3D打印距骨植入恢复踝关节原有的解剖结构,恢复踝关节的屈伸功能。

    贺西京介绍,距骨是人体踝关节的关键部分,负责连接腿部和脚部。有了它,脚才能朝着不同方向活动,同时帮助脚部支撑身体。患者缺失距骨,受伤的左脚就直接失去了功能。距骨缺失后,患者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很快发生挛缩,瘢痕组织粘连填塞其间隙,给手术治疗带来困难,在前期清创后,利用外固定架维持肢体长度,保留距骨体的空间位置,为二次手术植入3D打印距骨创造条件。

    “想重新恢复患者踝关节功能,就必须有一块完整的距骨,距骨形态非常特殊,是非常不规则的骨骼,在不同的方向上有多个关节面,要制造出这样的人工骨骼,用标准的机加工方法无法完成,只能用数字方法。”贺西京强调。

    该院采用三维数字建模设计出患者的距骨立体模型,根据临床固定、功能需要,采用3D打印方法制作出钛合金人工距骨。由于患者左脚距骨已经缺失,没有现成数据,技术人员采用镜像制作的方式,参考右脚数据完成了制作。该方案集数字化、个体化、精准化制造加工技术与医疗为一体,应用于临床,在国内外属领先技术。

    如何将这块人工骨骼准确植入,成为另一道难题。专家团队经过反复论证,解决了假体植入的手术路径、手术器械、假体植入后的稳定,以及使用寿命和出现各种不良后果、并发症的紧急预案,保证了手术的万无一失。手术中,医生将这一人工距骨放入患者的足踝,顺利完成手术。目前,患者已经进入了恢复阶段,度过两星期左右的观察期后,就可以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据了解,此次手术植入的3D打印全距骨假体,是该院医疗团队根据患者病情,利用患者自身踝关节CT数据建立患侧与健侧的三维数字模型,按照健侧距骨数据镜像出患侧距骨三维模型,为患者量身定制出与人体完全匹配的距骨。材料使用的是弹性、硬度和柔韧性与人体相似的钛合金,假体关节面以外粗糙面上的很多微孔有利于骨长入、肌腱韧带附着,维持了踝关节的稳定。

    据该院医务人员介绍,通过互联网检索,3D打印人工距骨假体植入手术在国内只有极个别医院开展,现完成的距骨假体植入术病例,均为距骨坏死等病变,对距骨粉碎缺失病例尚无临床报道,没有现成的经验技术可遵循,包括假体的设计、假体植入器械及其在体内的稳定和使用寿命等。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