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谭炯炯,金山公安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副队长,从警21年,曾追捕在逃10年以上重大刑事犯罪嫌疑人10余名,抓获大案要案犯罪嫌疑人300余名。
■本报记者 何易见习记者 王嘉旖
每天上班经过办公室布告栏,谭炯炯总会不自觉瞄一眼那排“在逃人员登记表”。经年累月,表单上那些在逃犯的样貌早已印刻在他的心底,茫茫人海中,只消对上一眼,就可以将他们认出。
十几年间,经过刑侦支队不懈努力,一开始整整两排的追捕名单不断逐年递减。每年生日,谭炯炯都会默默许愿,希望在从警生涯中可以看见这个表单彻底消失的那一天。
代代相传的火眼练就方式
“见到他第一眼,脑海中的数据库早就跟他匹配上了,不需要任何迟疑,就能锁定。”谭炯炯谈及一桩陈年旧案时如是说道。
这是刑侦支队从多年前就传下的火眼练就方式,将在逃人员的照片、年龄和基本信息全都打印出来,逐张张贴在办公室布告栏的醒目位置,所有的办案人员每次经过都会细看一遍,如此便可把在逃人员的信息完整存入大脑数据库中。
那是谭炯炯刚刚当上刑警的第二个年头,犯罪嫌疑人骑着农用三轮车,不顾设置的路障,直接将人撞翻,造成一人死亡。现场遗留下的身份证使得警方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无奈,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在身上仅有28块钱的情况下,没有搭乘任何交通工具,一路逃窜到了外地,此后彻底销声匿迹。
谭炯炯所在的刑侦支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春节前后,必定要到犯罪嫌疑人的老家拜访一趟。从谭炯炯刚进支队没多久,直到这起案件的最终侦破,整整历经了五代人。“我们知道犯罪嫌疑人是不会回老家的,每次去其实就是想挖点线索。”谭炯炯告诉记者,十年如一日的蹲守只是为了侦破案件那0.1%的可能性。
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在警方的数据库中,谭炯炯发现了有个人冒用他人身份证,且与犯罪嫌疑人的相似度达到了98%。那一刻,刑侦支队的队员们脸上抑制不住的兴奋。最终,经过三天三夜的不眠蹲守,谭炯炯及其同事终于在外地将案犯缉拿归案。这起案件终于在19年后画上句号。最初负责案件侦破的刑警都已退休,但破案的使命就此代代相传,直到圆满结案的那一天。
“那是人生中最漫长的五分钟”
12年前,犯罪嫌疑人抢劫伤人,自此踪影全无。谭炯炯所在的刑侦支队每年都会奔赴嫌疑人老家规劝其父母说服他前来自首。然而,警员们不仅没有等来丝毫线索,就连嫌疑人的老婆也“人间蒸发”。两人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任何的活动轨迹,既然无法从嫌疑人身上“正面突破”,那从其老婆身上是否可以打开突破口呢? 经调查,谭炯炯发现嫌疑人老婆的行动轨迹在广东一带。
于是,谭炯炯和同事立马奔赴外地侦查。终于,他找到了嫌疑人暂住的居民楼。为了确认嫌疑人准确的落脚地点,谭炯炯放慢脚步打算跟随嫌疑人上楼。谁知警惕心极强的嫌疑人突然回头,谭炯炯一个躲闪不及只好与他四目相对。紧急万分的时刻,他急中生智,谎称让嫌疑人下楼来拿快递。谁料,这张“生面孔”还是引起了嫌疑人的怀疑。最终,为了不让追逃了十几年的嫌疑人在眼前溜走,谭炯炯在同事还没有赶到的情况下,只身一人与嫌疑人对搏。
“嫌疑人就在眼前,根本没有时间想其他的。”原本只为侦查的谭炯炯,连缉拿案犯的基本装备都没有随身携带,只好一个过肩摔,将嫌疑人死死压住。幸运的是,嫌疑人的一半身体正好倒在下街沿,任凭他怎么翻腾都没有翻过去。等到同事回援以后,他们一人一手将其彻底控制住。
“当时外围还有许多群众,一个不小心就会产生无法预计的后果。”人生地不熟,又身着便衣,谭炯炯至今仍然能够清晰地回想起那场肉搏的每一个细节,“那是人生中最漫长的五分钟。”
永不忘怀的案件
不自觉地,谭炯炯又踱步在这条没有路灯,也没有监控的乡间土路上。十多年前,正是在这里,发生了一件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案件。16岁的花季少女王娟 (化名) 下班后骑车从城区回家,孰料被犯罪嫌疑人盯上,一路尾随十几公里,不但被侵犯,还被打得遍体鳞伤。
追逃嫌疑人的过程异常艰难。虽然警方从现场提取了血液样本,然而嫌疑人未曾有过犯案记录,使得样本无法与现存数据库相匹配。发生罪案的昏暗乡间土路上,遑论监控,甚至连路灯都没有。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人物画像,只能依靠受害人的简单描述。1米7的身高、圆脸……这是当时惊慌失措的被害人所能提供的唯一体貌描述。
然而,就是凭着这简单的一条线索,谭炯炯义无反顾地“扑”进了人海数据库里,梳理了几百个疑似对象,却仍是一无所获。这个没有了结的案件也就此成了他的“心结”,每每发生类似案件,他总是止不住地产生联想。
转机出现在2015年,与这起案件高度相似的案件再次发生。同样是这条乡间土路,犯罪嫌疑人开着白色的面包车将骑电动车的被害人逼停,而后实施犯罪。通过视频监控,谭炯炯发现嫌疑人驶向的是一条“断头路”,在路的尽头仅有十几家企业。他便以此为线索逐家摸排,最终在一个院子里发现了这辆白色面包车。当犯罪嫌疑人出现的那一刹那,他立马上前将其抓获,心中却是如释重负,他终于可以对当年的被害者有个交代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从警21年,谭炯炯未曾放弃过一个案件、一位被害人,他谨记师傅的教导,永远将警察之责铭记于心,不放过任何一个逃犯。
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