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陆益峰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呼吁建设适合各类性别和人群使用的中性公共厕所。对于中性公共厕所,其实人们认识上还有一个误区———以为这种类型的厕所主要是为LGBT(指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人士准备的。其实无论是按照伦敦市长的构想还是在其他发达国家,中性公厕的适用人群更加广泛,还包括老人、带幼儿的家长、残疾人、孕妇等等。
不过,中性公厕不分男女的特点还是容易引发争议,主要是有些人担心该厕所容易导致女性受到性骚扰。
对于伦敦为何要增加中性公厕,萨迪克·汗表示:“厕所是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影响着居民和访客对这里的体验。我们需要一系列厕所来反映这座城市的多样性,让人们可以放心体面地在伦敦行走。”萨迪克·汗还建议把中性公厕建设的设想写入即将发布的 《伦敦规划》。另据报道,新的中性公厕将采用整面门板、隔板和明亮采光设计,确保所有性别的人感觉安全、舒适。
其实,在发达国家,专为老幼孕残设计的中性公厕已十分普遍。不过,随着LGBT人群的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导致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左右翼政治团体对此斗争激烈,结果波及到了中性公厕。2016年,美国白宫西翼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首次增设“中性厕所”,时任总统奥巴马表示,这是为了进一步保护同性恋和跨性别人群。另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于2016年在其教学楼内设置中性厕所,旨在为了表示对变性学生、教师和来访者的接受和欢迎。
白宫和美国大学竞相开设中性公厕,源于2016年3月23日保守的北卡罗来纳州通过的HB2法案,该法案也被称作“厕所法案”。根据法案规定,变性人不得根据自己认同的身份选择公共厕所和公共浴室,而必须按照生理性别选择。也就是说,一位男变女的变性人,只能去男厕所而非女厕所。该法案在美国激起轩然大波,纽约市甚至针锋相对地发布一项行政命令,规定在包括政府办公室、公园、公共游泳池、游乐园等公共场所内,跨性别者可以自由选择与其性别认同相一致的洗手间。比如说,一位男性,如果自认为是女性的话,也可以去女厕所。此举也引发巨大争议。于是作为折中,在传统的男女厕所之外,增加一座中性公厕成为很好的选择。
LGBT群体的权益之争让中性公厕卷入舆论漩涡,这是让许多人不曾预料到的。更关键的是,这样的争议反而让舆论忽略了使用中性公厕的更大人群———老人、带幼儿的家长、残疾人、孕妇等。记者有一位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每次一个人带她出去玩,感觉最不方面的就是她的如厕问题。进女厕所肯定不行,但进男厕所也会带来很多尴尬,尤其随着女儿日益长大,她的性别意识越来越强烈,也不愿意进男厕所。所以有时只能依靠好心的女士帮忙女儿如厕,但也是十分不方便。有一次,在上海一个比较新的商场里,有专门为残障人士和婴幼儿服务的中性公厕,这很好地解决了父亲一个人带女儿(或母亲一个人带儿子)出去游玩时的尴尬。
当然,目前只有中国的一些大城市设置了无障碍的中性公厕,而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作为“第三空间”的中性公厕起步早,也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
在新加坡,公厕分为男、女厕所和残疾人厕所三间,残疾人厕所系男女共用,女厕所间大多包含一个婴儿整理位,老人和残疾人则有专用的特殊便池。在美国,多数中性公厕里会安装一张折叠台子,方便年轻的爸爸妈妈为婴儿换尿布。台子呈槽状,两边高、中间凹,这样孩子躺在上面不易掉下来。台子两边安装了两根安全带,当把孩子放在上面后,只要将安全带系上,便可万无一失。
中性公厕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焦点,这其实也有解决方案。比如在韩国一些城市,进入中性公厕后,可以从里面锁住,而门外显示“正在使用”字样,就像飞机上的厕所一样。上海许多公共场所的中性公厕也有这样的设计,从而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