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
9
文化

思南书局·概念店“快闪”60天谢幕,今年4月将开出全新升级版思南书店

好书店,是散发暖意的城市书房


思南小广场梧桐树下“快闪”了60天的思南书局·概念店闭幕,这间30平方米的迷你型书店,在过去两个月里以创意之光点亮了沪上严冬,更为城市文化空间升级注入了书香活力。(主办方供图)

    ■本报记者 许旸

    瑟瑟雨夜中,“快闪”了60天的思南书局·概念店,在一圈圈伞下读者不舍的倒计时声中,于昨天傍晚熄灯谢幕。这间30平方米的迷你型书店,在过去两个月里以创意之光点亮了沪上严冬,刷屏了朋友圈,更为城市文化空间升级注入了书香活力。

    告别或许只是下一场重逢的序幕。令人欣喜的是,思南小广场梧桐树下的这颗“人文心脏”,拆除后将以另一种方式继续跃动———同名升级版思南书局将在原址附近开张,占地面积翻数番,约三四层高,预计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亮相申城。

    实体书店在城市生活中具有怎样的可能性?思南书局·概念店或提供了典型样本。在发起人、作家孙甘露看来,这家书店既是基于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思南读书会等公共阅读活动的延伸推广,也是深度探索城市空间的升级再造。“至少它在整体设计上的诸多大胆尝试,唤起了公众对于城市文化空间的重新理解,对文学阅读的再认识,对日常生活方式的新体验。”

    驻店作家与热心读者互为激发,书店自成“小宇宙”

    一位害羞的姑娘特地在思南书局里买了本帕科·罗卡的绘本《皱纹》送给周嘉宁,以感谢作家文字曾带给她的感动与力量;有位老先生特地从无锡赶来,带来两大本宣纸册,里面都是作家张怡微近几年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剪报;一群上海“爷叔”围坐书桌前,与作家唐颖热烈讨论她书中写到的沪上地标的今昔变迁……类似书与人的奇妙相逢故事,过去60天在思南书局·概念店密集上演。

    可以说,这正是书店最具吸引力的环节。60位作家在60天内接力驻店,李欧梵、毛尖、王宏图、张新颖、小白、唐颖、蔡骏等作家学者陆续亮相。他们穿上定制的店长围裙,向读者推荐五本曾在生命中留下特殊印记的中外好书,并为书局留下个性化寄语和礼物。这种“作家驻店”模式,为读者提供了比作家见面会、讲座等传统形式更为亲切有效的互动交流氛围,“化学反应”惊人。

    比如,学者汪涌豪当天驻店带来的伴手礼,是购自圣彼得堡的蜂鸟摆件。“这种蜂鸟每秒扇动翅膀50次,向前向后飞,或者悬停,伸出长喙采蜜。蜂鸟在花丛中采蜜,和阅读有些相似。我们在书丛间停留,找到心仪的书,吸取需要的养分。”对于书店的价值,他自有一番思考:一座城市不能仅有高楼大厦,也需要一种温柔的、软性的东西。“概念书店坐落在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它告诉你,真正的时尚和奢华是什么,像一根定海神针,加重了所在街区的分量。好的实体书店善于把城市文化内敛的部分点亮,让光芒照到每个人身上。”

    “书店的文化磁场效应,远大于30平方米促成的交易额”

    经过两个月的实践,思南书局·概念店被视为精致饱满的城市文化实验佳作,它打破了人们对书店的一贯固有印象,兼顾了建筑的创造性与开放性、体现阅读之美的设计陈设,更为重要的是,概念店围绕为读者选好书的核心,摈弃传统书籍陈列分类方式,选书师将3000多本书分成“构造另一个宇宙”“上海摩登”“我的文学奖”“创造自然”等品类,更好切中读者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世纪文景编辑、书店选书师沈宇说:“我们不在意是否畅销,更在意品种是否优质。有点类似精选买手店,精选观点提供给读者。我们期待,读者不光是带着预期来寻求,而是抱着与未知邂逅的好奇。相比时下盛行的网络购书,实体书店更能予人愉悦的求知体验和惊喜,促成图书与读者的一段姻缘。”

    “思南书局所带来的,远远大于30平方米书店促成的交易额。”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思南书局·概念店设计者袁烽坦言,当书变成一种装饰时,书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设计书店时,更想创造的是一种温馨的气氛。“在这样的空间里,书不会对你构成压力,而是会鼓励你触摸书、阅读书,让你感受到书籍的设计、内容所带来的吸引力。书店更长远的发展,应该是一种综合氛围和生活方式的叠加。而一旦当书成为我们生活休闲、改变思维、调整身心的一部分的时候,又何必在意它是与咖啡厅或是花店结合呢?书店应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所有灵动鲜活的生活细节、体验融合在一起。”

    诚如闭幕日驻店店长、作家孙颙所说,无论城市如何繁荣发达,无论新技术怎样千变万化,洋溢着纸香的人文书店,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花。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