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斌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谈及中美关系时,曾一再表示“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这一思路。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前夕接受 《华盛顿邮报》 专访时,首次采用了这一表述。其后的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再次表达了这一想法。再往后,2014年7月在向中美第六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及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致辞、2015年9月在华盛顿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之际,习近平主席都表达了这一思路。
这一表述也为美方所接受。2013年1月31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出席国会听证会谈及美中关系时,也如此表示:“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美中两国,美国将继续欢迎中国的崛起。”
然而2017年11月9日,在与特朗普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之际,当习近平主席再一次表示“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后,上任不久的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按捺不住了,公开表示反对。他次日接受日本BS朝日电视台采访时说:“中国并非太平洋沿岸国,太平洋沿岸国是日本,美中不宜对太平洋说三道四!”
这样的话出自 日本高层领导人之口,实在是匪夷所思。因为日本是太平洋沿岸国,就可以剥夺中国的太平洋沿岸国资格?中国东部和南部所濒临的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是太平洋的内缘海,是太平洋的组成部分,怎么就不是太平洋了呢? 此说显然与日本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大相径庭。例如1985年由平凡社出版的 《大百科事典》 在“太平洋”条目中就如此指出:“除了太平洋东岸的加利福尼亚湾以外,太平洋的附属海均在西岸,从北往南依次为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西里贝斯海和班达海。”在同一页展示的太平洋全图上,也包括了黄海、东海和南海。从这些文字和图片来看,中国属于太平洋国家是确定无疑的。河野此说显然并非由于其地理常识阙如,而是一种主观愿望的强烈驱使:不仅不希望中国进入太平洋,甚至都不愿听到中国谈论太平洋,一听就烦!
也许由于兹事体大,日本媒体对河野的这一表述显得很谨慎。本来,右翼媒体对如此“解气”的说法应该大肆渲染,拍手叫好,但蹊跷的是,《产经新闻》只发了一块豆腐干大小的消息,不再加任何评论。而《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等大报则根本未发该讲话。但河野此说毕竟反映了部分日本人的心声,他们不会无动于衷。于是,《Will》月刊2018年1月号刊登了一名众议员与记者的对话,该对话的标题就是:“河野太郎说得好!”引题更直截了当:“中国不要跑到太平洋来!”接着该记者还如此褒奖河野太郎:“以往历任外相都没有如此直抒胸臆。”这一对话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日本国内部分人士对中国作为太平洋国家的强烈反感。
从冷战以来,日本一直联手美国,力图通过所谓的“第一岛链”来封锁和遏制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中国综合国力比较弱,确实很少突破所谓的“第一岛链”。而如今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大量资金、商品和人员早已走出国门,加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随着中国的利益遍布全球,中国的海军和空军当然要同步跟上,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目前对中国而言,所谓的“第一岛链”根本就形同虚设,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西太平洋进行训练已常态化,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存在突破的问题,这让那些“防卫族”坐卧不宁,寝食不安。对此日本一方面竭尽全力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另一方面也在全力加大防卫投入,还想方设法拉拢一些国家来拼凑“对华包围圈”。其实早在2007年8月,首次出任首相的安倍访问印度时,在印度国会发表了题为“两洋交汇”的演讲,这里的“两洋”即指“印太”。安倍11年前提出“印太战略”,就是出于“拼凑对华包围圈”的设想。
但即便采取了所能采取的所有手段,日本仍对现状无可奈何。河野太郎的上述表白,实际上就反映了这一窘况。这一表述实际上是许多日本人郁积在心中已久而没有合适渠道表述的想法,如今日本外交的当家人终于“打开天窗说亮话”了,右翼势力为其叫好是预料中的事。
如今世界早已进入了后冷战时代,但很多日本人的思维仍停留在冷战时代,根本不愿与时俱进。一边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表达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一边还是完全不适时宜的对华认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日本会有怎样的对华政策也是不难想象的。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原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