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02日 星期二
9
健康生活

求医问药


    你有医学健康疑问,我们邀请医学专家来解答。

    tangwj@whb.cn

    问    

    癫痫可治吗?

    答

    刘建仁 沈皛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

    癫痫俗称羊痫风、羊癫风,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对它的治疗比较困难,而且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但并不是不能治。正确认识癫痫,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是完全可以控制不发作的。今天就来说说癫痫的主要表现、危害,以及主要诊断和主要治疗方法。

    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它的发病原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免疫、感染、代谢以及外伤等原因。千百年来,癫痫患者中不乏有天才人物。

    癫痫的全球发病率为5‰-10‰,每年每万人中就有20-70个新发病例,是神经内科中发病率仅次于脑卒中的常见病。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年发病率为28.8/10万,一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据此估计,中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其中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约300万,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

    由于放电所涉及的部位不同,癫痫可表现出一种或数种症状合并的现象,包括抽动和运动异常、感觉异常、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

    癫痫的危害集中表现在对脑部的损害。癫痫发作会导致患者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受损。此外,癫痫还会对患者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病史较长的患者会出现怪异的行为或情绪。通常表现为悲观、消极、自卑等。极少部分患者在癫痫发作时得不到很好的急救和调理措施,会造成意外伤害甚至是死亡。

    目前,癫痫的主要诊断方法有四点:1.病史。详细而准确的病史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包括当时环境、发作时程、发作时的意识、姿态、面色、声音、有无肢体抽搐及其大致顺序等。发作时的影像记录能为医生提供详尽的发病情况,有助于协助医生的诊断。

    2.脑电图。这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是结合多种激发方法,如过度换气、闪光刺激,以及特殊电极如蝶骨电极等,长程 (动态) 脑电图能显著提高诊断的阳性率,约在80%的患者中能发现异常。

    3.影像学检查。除了已查明的原发性癫痫和癫痫综合征无需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外,患者均应做此项检查。虽然影像学检查本身并不能诊断癫痫,但该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病因以及发病位置,用以进行病因治疗和估计预后。主要包括头颅CT、头颅MRI、MRA等。

    4.血液化学检查。如血糖、血钙、血镁、药物成分等。血糖、血钙及血镁浓度的高低是引起痫样发作的重要条件,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癫痫的主要治疗方法与用药注意事项有:

    1.临床上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用抗癫痫药物,一旦找到可以完全控制发作的药物和剂量,就应不间断地应用。一般应于发作完全控制后,如无不良反应再继续服用三到五年方可考虑停药。

    2.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量,以既能控制发作,又不产生毒性反应的最小有效剂量为宜。

    3.不能骤然停药。

    4.有些器质性脑病的癫痫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药。

    5.仍有10%-15%患者难以控制发作,可以采用外科治疗。

    此外,生酮饮食以及神经调控治疗措施对部分患者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问

    冬季如何预防关节炎发作?

    答

    赵福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

    天气转冷,由于寒冷和气压变化导致皮肤和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功能下降、致炎因子等物质积聚,会诱发关节疼痛和肿胀加重,关节炎就容易发作或复发。要避免或减少关节炎的发作,有以下注意要点:

    1.防寒保暖,注意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物。

    2.保持居住室干燥、通风和温暖,平时穿的衣服、盖的被子都要保持干燥、清爽,潮湿的衣服尤其不能穿。

    3.坚持运动和关节功能锻炼,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护关节功能。户外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出汗过多而受凉。

    4.适时调理,因时而宜。关节炎发病初期有明显的关节肿痛,应强调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液体和多种维生素,保持精神愉快,要有充分的睡眠时间。病情稳定后,要适当增加运动量,增加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关节功能锻炼。

    5.预防流感、呼吸道感染等传染性疾病。在流感高峰期,要远离人群聚集地,以防止感染而导致关节肿痛加重。

    6.要强调的是,患者要戒烟,不能酗酒,可饮用少量葡萄酒。

    问

    高血压患者如何平稳过冬?

    答

    龚艳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随着气温下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开始经历过山车式的波动。有数据证明,冬季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6毫米汞柱,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0.36毫米汞柱,尤其高血压病程长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过大,极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脑血管意外 (脑出血、脑梗死) 或急性心肌梗死。针对高血压患者如何平稳过冬,我们有如下建议:

    【生活方式调整】

    1.添衣保暖。冬季气温下降,全身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管剧烈收缩,身体内神经内分泌激素也异常分泌,加重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暴露在外的颈部及头部血管首当其冲,血管的剧烈收缩可能诱发大血管斑块脱落,导致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因此,冬季保暖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出门备好口罩、围巾、帽子,既可御寒,更是保护血管的“神器”。

    2.饮食清淡、少烟酒。冬季寒冷,人们更喜欢进食,尤其喜欢通过“高盐、高脂”的重口味食物获取饱腹感以抵御寒冷。但对高血压患者而言,高盐、高脂饮食会增加体内的水钠储留,还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此时再有大量饮酒、吸烟,多种危险因子叠加,会让血压升高。

    【平稳情绪】

    调整心态。冬季尤其寒潮来临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尤其敏感,会提前开始波动,很多患者开始焦虑不安。其实温度下降,人体都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高血压患者血管的结构功能发生病变,再加上神经内分泌激素在寒冷环境下异常分泌,血管自我调节能力会有所下降,但一般平均三五天也会自行调整过来,因此高血压患者不必过度恐慌。如果患者在天气变化一周后血压仍居高不下,此时应及时到高血压专科门诊就诊,调整降压药物。

    【调整锻炼时间】

    冬季,尤其是在降温的天气,建议高血压患者选择上午九、十点后或午后出门锻炼,在做好保暖的同时,户外锻炼时间不宜超过一小时,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将户外锻炼改成室内锻炼,比如进行太极拳、广播操等运动。

    【降压药物调整】

    针对高血压病程长和老年收缩性高血压患者,冬季降压药物的选择以钙拮抗剂、利尿剂、ACEI或ARB类复方制剂,β受体阻滞剂 (缓释剂型) 为首选,必要时联合血管扩张剂和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并且降压幅度不宜过大,否则舒张压过低会造成心、脑、肾供血不足,诱发心梗或脑血管意外。

    冬季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是“不安分”的季节,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药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平稳过冬。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