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1
要闻

“鲲龙”展翅载梦翱翔


    本报讯 (记者  韩宏 张晓鸣)中国大飞机家族再添一名强有力的“重量级选手”。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昨天成功首飞。AG600首飞标志着型号研制从试制转入试验试飞阶段,飞机的研制试飞和型号合格审定试飞将逐步开展。

    昨天9时39分,由机长赵生、副驾驶陈明、机械师魏鹏和监控观察员孙康宁组成的首飞机组,驾驶AG600飞机001架腾空而起,在珠海机场西南3000米高度规定的空域内平稳飞行60余分钟,完成了飞机各系统和基本操纵特性初步检查、模拟着陆等预定试飞科目后,安全返航着陆。赵生说,首飞主要在机场上空3000米以下、40公里×60公里的空域飞行,测试飞机飞行性能、操纵性、稳定性等。

    十年磨砺,运20、C919、AG600,中国大飞机“三兄弟”终于蓝天聚首。国产大飞机“家族谱系”羽翼渐丰,东方航空大国正向航空强国全力冲刺。

    AG600,是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陆两栖飞机,是继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C919大型客机之后,我国在大飞机领域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研制空白。

    AG600按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兼顾改装成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等用途的可能性和灵活性。飞机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单船身水陆两栖飞机布局形式,选装4台国产涡桨六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3.5吨,载重量大、航程远、续航时间长。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可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投水灭火,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救援行动,起降抗浪能力不低于2米,一次能救助50名海上遇险人员。

    通过系列化发展和改进改型,AG600还可根据需要加改装必要的设备,满足执行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任务需要以及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急支援等任务的需要。

    AG600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举措,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彰显创新驱动发展,体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果。它的成功首飞,对提升国产民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对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国民经济发展、海洋强国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从国家立项型号研制启动至今,各参研单位先后克服一系列难题,探索研究并确立了水上飞机适航审查方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研发技术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水面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为新型水面飞行器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航工业通飞研究院副总设计师孙卫平介绍,此次陆上首飞成功后,预计AG600将于明年在湖北的水上机场进行水上首飞。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