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7
社会建设

闵行 社区邻里中心更加“对胃”


▲邻里中心满足百姓日趋多元的生活需求。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阿婆正在学习时兴的拼贴艺术。
▲邻里中心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成为“阿拉一家人”。
▲专业厨师辅导居民做烘焙。
▲志愿者正在为前来咨询的老人讲解营养食物摄入方式。
▲小朋友正在“邻里汇”社区幼儿托管点学习绘画。
▲在邻里中心,小朋友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本版图片均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见习记者 王嘉旖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闵行区2017年全区已建成并运行邻里中心26家,截至11月底,全区累计已建成邻里中心53家。覆盖大居、商品房小区、老公房小区等不同类型小区的多样化邻里中心体系建设已经初具成效,并被评为“第三届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

    据介绍,闵行区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探索邻里中心建设。2016年1月,区内第一家虹桥万源四季源邻里中心诞生。此后,闵行区邻里中心建设在增量和质效上“双管齐下”。根据《闵行区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全区拟建设100个左右的邻里中心,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结合区内邻里中心建设的现状,拟于2018年新建20家邻里中心。

    在近两年的实践中,闵行区逐步摸清邻里中心建设的“经脉”,也更加清晰什么样的公共服务才能更对基层社区的“胃口”,怎样的“炒菜”方式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邻里中心建设的队伍中。

    下沉社区  让服务离百姓更近一点

    想要咨询一个老年游的产品或是报名一个时下正热的社区精品课程,可是街镇的服务中心距离又太远,腿脚不便的老人往往就放弃了这么走一遭的想法。如今的社区居民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政府能够提供的资源也更多样化了,陪医服务、老年插花课程、亲子蛋糕烘焙课程……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公共服务层出不穷。

    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些充沛的公共服务资源准确匹配到有需求的居民手上呢? 与中心城区相比较,闵行区各街镇所辖的区域面积更大,如果将诸多优质资源都配置在街镇层面,一些老百姓往往会因为距离太远而选择放弃这样的服务。邻里中心的出现可谓“对症下药”,下沉社区的邻里中心,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将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精准配送到社区居民手上。

    据悉,闵行区邻里中心的建设按照四至五个居民区、一公里左右的范围布局,既充分考虑了居民获取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又兼顾了规模效益。据了解,今年下沉至邻里中心的公共服务包括司法服务、社区课程、文化产品、旅游资源等七大类市级公共服务资源、87项区级公共服务资源,还汇聚了区域化党建和“两新”服务资源42项。

    按需“上菜”  形成多样化的邻里中心体系

    有了唾手可得的邻近“餐桌”,还需要“备菜”“点单”。闵行区每年都会梳理公共服务资源、区域化党建以及“两新”资源,最终形成邻里中心公共服务资源的“菜单”。部门提供“菜单”,基层邻里中心根据居民需求来“点单”,最终把居民真正需要的资源送上“餐桌”。

    各个居民区因地所需,在医疗卫生、助老、群众文体活动等共性项目基础上开设个性化特色项目,最终形成了如今各有所长、百花齐放的局面。莘庄镇莘福家园·春申邻里中心的“钩针编织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颛桥镇北桥邻里中心专设了邻里灶头间,提供居民体验桶蒸糕、塌饼制作平台,将颛桥传统文化和民俗技艺在百姓间传承。江川路街道香樟家园东风邻里中心则提供了系统、优质、亲民的全科门诊医疗服务,弥补周边医疗资源匮乏的公共服务短板。

    聊聊天、上上课,不知不觉间一天的光景轻松翻过。“邻里中心就好比是我们社区居民的第二个家,走进邻里中心笑声不断,大家在笑声中感受到了闵行城区的温度。”王阿姨告诉记者,邻里中心让她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朋友圈”。

    此外,为了吸纳更多的上班族、上学族进入邻里中心,延长开放时间也将是下一步的重点任务。目前,闵行区已有22家邻里中心延伸到周末或晚上开放。通过“社工轮值+志愿者管理+保安后勤托管+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多种模式,闵行区还将延长更多邻里中心的开放时间。届时,邻里中心不再仅仅是阿姨爷叔们的谈天之地,小年轻们也可以来这里看看书、跳个舞,好不自在。

    党建引领  全方位调动参与积极性

    邻里中心的地砖颜色还能让居民按照个人喜好挑选?位于新虹街道的爱博邻里中心正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大到引进来的服务项目,小到邻里中心装潢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居民们都可以在微信群里发表自己的看法,由理事会统一意见后落实。

    作为一个协同参与的自治平台,邻里中心所强调的是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参与管理方式。由居委会书记担任理事长,群众团队、驻区单位、群众骨干、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构成理事会队伍,为邻里中心的建设维护建言献策。理事会拥有自己的章程和议事规则,主要负责服务项目的引入、重大事项的决策、服务质量的评议与监督。居民成为邻里中心这个舞台的“主角”,百姓和社区志愿者的自治活力得以充分激发。

    此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邻里中心的志愿服务活动对于邻里中心的长效建设也至关重要。以虹桥镇设立的“党员先锋岗”为例,通过引导各类企业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认领和资助家政服务、电器维修等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盘活了社区内的企业资源,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吴泾镇1号里邻里中心也通过借力社区志愿者团队力量来开展邻里服务,实现了邻里关系的和谐共融。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