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2月09日 星期六
4
国内;广告

盐城大丰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全面融合

以花为媒,创业富民


    ■本报记者 付鑫鑫

    55岁的陈汉林,原来是盐城市新丰镇的农民,家中有7亩多土地。以前种玉米、小麦,一亩地挣几百块,如果农药化肥涨价,根本赚不到钱。三年前他到荷兰花海当花农,日子轻松多了。“一天8小时,早上7点到11点,下午1点到5点,一年收入5万多元。”陈汉林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盐城市大丰区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拓展现代农业功能、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形成以麋鹿自然保护区、荷兰花海、梅花湾、恒北村等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4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26个,其中,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基地和企业有46个,年接待游客超过1100万人次。

    在花海,陈汉林种植最多的当属郁金香。为什么是郁金香? 还得从上世纪说起。1916年,民族实业家张謇邀请荷兰籍水利专家特莱克到大丰规划农田水系建设,“废灶兴垦”造福一方。

    百年沧海桑田,2012年,荷兰花海作为统筹城乡发展项目诞生,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着手打造具有异域风情特色的小镇,将传统棉农转变为现代花农,规模化种植郁金香,目前已种植郁金香近300个品种、3000万株,是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种类最多、业态最全的郁金香第一花海。先后流转700户5000亩土地,像陈汉林这样“上班”的农民,新丰镇有400多位,直接在花海参与花卉种植管护。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鼓足了当地农民的钱袋子。以荷兰花海所在的新丰镇为例,2016年,花海累计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同年,新丰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38元,其中,通过花海带动周边8个村的农民致富,户均增收6000元。

    乡村的振兴,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子回家就业创业。荷兰花海作为大学生创业平台,借助智慧旅游系统,还引导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花卉种植、线上线下销售、插花活动策划等业务。目前,已注册成立演艺、个人网店等创业公司20多家,累计实现销售额超1000万元。通过示范带动,还有很多农民自主创业,今年已注册私营企业190家、个体工商户600家,新增从业人员5000多人。下一步还将由花拓展,建设富民基地,建成万亩花卉苗木集散地、万亩郁金香农园、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发展休闲观光、四季采摘园等富民基地型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户增收,让荷兰花海成为创业富民的新支点。

    (本报盐城12月8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