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国内首次大型盐文化文物专题展《国眿盐韵———中国淮盐文化文物精品展》,在旅游胜地中国扬州个园抱山楼正式向广大游客、收藏爱好者及盐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开放。本次展览由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国家海洋博物馆、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江苏省盐业协会、扬州市个园管理处主办,仪征市十二圩办事处协办。展出当天来自全国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界、收藏界等120余名盐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收藏家及8000余名旅客前来参观。本次展览展出的近300件淮盐文化文物涵盖了从西周时期到建国初期的淮盐发展历程中的文化印记,对于研究中国盐业发展史,尤其是淮盐的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盐业是中国最古老的行业,从神农时代的夙沙氏煮海为盐开始,至今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源远流长的盐文化早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结晶。淮盐自发祥起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淮盐出、天下咸”、“煮海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之说,汉唐时期行销中原,及至明清两代更是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经过历代工艺改良的淮盐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素有“淮盐胜雪”之美誉,诗仙李白曾盛赞“吴盐如花皎白雪”,历史上的淮盐曾于清光绪32年荣获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优等奖牌,这是中国盐业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荣获大奖。清光绪34年又荣获荷兰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15年荣获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特等奖状。2006年淮盐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品牌500强”,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食盐品牌之一。
自春秋管仲“官山海”起,中国历代王朝即实行了长达2000余年的食盐专营制度,淮盐也因此而成为赡军济国之大宝、朝廷财政的重要支柱。唐时盐利“扬一益二,天下之盛”;明万历年间,淮盐盐利占国家总收入三分之一;清乾隆时,“两淮盐课当天下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朱元璋借淮盐守疆固土;清朝得淮盐佐饷而富国;抗日战争、解放时期的“华中金库”即源之于淮盐盐税。
展厅中的近三百件淮盐文化文物展品均为穆家良、张萍伉俪三十年来收藏的淮盐文化文物精品。他们夫妻志趣相投,在从事三十余年盐业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痴心于盐文化文物的收藏、保护和研究。他们利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和整理盐文化遗存,其中不少藏品弥补了中国盐文化研究的空白,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盐文化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日前,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已形成初步意向,将他们所收藏的盐文化文物收录到 《中国盐业大百科全书》。他们夫妇均为工薪阶层,多年来倾尽积蓄以丰盈盐文化收藏,经常自嘲自己是“资深的月光族”,他们广交收藏界及盐文化研究的朋友,在浩瀚的盐文化历史长河中收藏盐文化经典,于散碎的多元化文物史料中寻觅盐文化渊源,为中国的盐文化研究做出重要贡献。个中艰辛文字难以描述,其中甘苦常人难以体会。
傍依运河而立的扬州,既是漕运的重要节点,更是淮盐运输的集散中心,明清的食盐专卖制度,让天下的富商云集扬州,远销各省的食盐由此而出,盐运的发达,带来了水运、陆运的繁忙,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在扬州,关于盐商的传奇佳话比比皆是,盐商们在扬州的历史遗存更是随处可见。扬州就是一本充满淮盐传奇的书,扬州就是一首浸透淮盐味道的诗。
这次 《国脉盐韵———中国淮盐文化文物精品展》,为扬州悠久的盐文化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通过本次中国淮盐文化文物精品的展出,将会有更多的人对扬州这座因盐而兴、因盐而盛的美丽城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领悟。本次展览从2017年11月25日开始,至12月10日结束。欢迎广大市民及收藏爱好者前来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