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章间请不要鼓掌”的音乐厅规矩应因人而异,可以容许乐迷们更尽情地表达感受。音乐会观众越训练有素,对音乐越了解,经历过的演出越多,他们的判断就越可靠,在完全不恰当的地方鼓掌的情况也就越少会发生
■本报记者 许旸
听古典音乐会时,观众到底能不能鼓掌?按惯例,人们似乎只被默许整部交响乐结束时才能鼓掌。最近,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新书《我该几时鼓掌》引进出版,从专业表演家视角揭秘音乐会的台前幕后。他的观点是,“乐章间请不要鼓掌”的音乐厅规矩应因人而异,可以容许乐迷们更尽情地表达感受。
不同于音乐辞典,更不是学术论文,《我该几时鼓掌》 更像一本音乐会行为指南。43岁的丹尼尔·霍普在书中担任向导,带领读者由贝多芬时代追溯,探究古典音乐现场礼仪规则的起源。霍普被誉为“自大提琴家杜普蕾后,英国最出色的弦乐天才”,他经常出入各大音乐厅,也曾带领室内乐团来中国演出。
一位年轻人瓦伦汀激发了霍普写作这本书的灵感,他向霍普分享了听音乐会的一段经历:那是瓦伦汀第一次听现场音乐会,演奏的是门德尔松最受欢迎和最常演出的 《意大利交响曲》。瓦伦汀当时坐在正厅前排位置上,听着这部阳光四射的音乐,完全被迷住了。第一乐章最后一个和弦还没有完全消失,瓦伦汀就跳起来热烈鼓掌。他差点对着整个音乐厅喊出“Bravo!”(太棒了),但这个词卡在他喉咙里。他发现自己是唯一鼓掌的人,别人都“无动于衷”。除了有人发出愤怒的嘘声以外,周围是一片冷漠的沉默,从四面投来反对的目光。他一屁股坐回位置上,几乎不敢抬头。台上有几个乐手友好地微笑着,而指挥打了个手势,似乎在说“好了,别说了!”接下去的部分他听得心不在焉。音乐会开始时,他还热情洋溢,后来却忧心忡忡。
那么,鼓掌是否真的干扰了艺术家? 霍普试图通过回溯历史的方式来予以解答:1893年,德沃夏克 《“自新大陆”交响曲》 在纽约首演,受到热烈欢迎,坐在包厢里的作曲家感到自己受到了“国王般的礼待”。卡内基音乐厅的观众在第一乐章之后就给予长达好几分钟暴风雨般的掌声,德沃夏克对此并不介意。
但是,霍普也指出“中途鼓掌并非总能让人忍受”。例如,舒伯特忧伤的《未完成交响曲》,霍普认为不该用鼓掌去打断;《冬之旅》 这样的声乐套曲,中间不鼓掌效果更好。此外,所有艺术家都有权决定,如果觉得会受干扰,可以在音乐会开始前就请求观众不要在中途鼓掌。
霍普强调,真诚、发自内心的赞美是鼓掌所应具备的基本前提。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样的掌声才具备真正的价值。若是没有明确规范,混乱无序的鼓掌有危险吗? 霍顿的态度很乐观:“音乐会观众越训练有素,对音乐越了解,经历过的演出越多,他们的判断就越可靠,在完全不恰当的地方鼓掌的情况也就越少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