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青) 去年,我国1400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采血总量达到2360万单位。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 《2016年全球血液安全与供应报告》 显示,中国血液安全水平位居全球前列。记者昨天获悉,《输血服务蓝皮书: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 (2017)》在沪发布。
目前,由于血液的稀缺和不可替代,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高龄产妇增加,以及肿瘤发病率的升高等,季节性的血液短缺和长期性的血液供应“紧平衡”在许多地区频繁出现。
蓝皮书指出,我国输血行业的主力军仍然为检验专业的本科和专科,高学历人才缺乏,尤其是具有系统临床医学的输血医学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严重匮乏。需要继续实践并不断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拓宽研究生教学渠道,探索适合我国输血医学发展的正规化培训模式,坚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个性培养相统一,为输血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努力。
蓝皮书还指出,我国亟待建立国家血液管理信息平台,加强输血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大数据统计结果,分类建立临床用血指标,经统计分析建立动态长效评价机制,从科学发展、质量并重、公平可及、安全有效的角度进行分类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