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沿岸,矗立着申城的水上门户十六铺码头。在码头斜对面,一幢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的英式小楼,在阳光下熠熠闪亮。这里就是友邦保险在上海的诞生地,外滩17号。
这幢地标性建筑时常出现在反映上海历史人文的各种电视片和画册中。诚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的进入承载着中国保险业诸多标志性意义。它是将保险代理人制度引入中国的鼻祖,曾经定义了保险业诸多标准,也因此成了中国保险业最早的“黄埔军校”。
尽管多年来不断有外资同业进入中国,友邦在外资寿险公司中的市场地位依然难撼。其成功既来自于战略,也得益于执行,更来自于对中国保险业发展大趋势的把握,以及对“深耕中国、价值经营”这一理念的笃行。
事实上,友邦保险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的成长史,亦是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史。它的坚守与变革,印证了“保险公司若要长久生存做百年老店,唯有回归保险保障”的真谛。而在新时代的保险发展蓝图下,这个故事还在讲述……
专注主业助推业绩稳如磐石
1992年10月,友邦保险获准在上海经营业务,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企业。而属于友邦保险的中国故事,可以远溯到1919年那位雄心壮志的美国青年史带在上海南京路15号开设一家小型保险代理公司时就开始讲述了。
上海是友邦的诞生地。因此,友邦将25年前重返中国市场,形象地比喻为“回老家”。
在“回家”后的这25年里,友邦不仅被奉为中国寿险业价值经营的“传道士”,更被国内同业视作价值转型的学习样本。国内多家主流投行在研究报告开篇直陈:“友邦是保险企业价值转型的最佳学习榜样,其估值显著高于国内同业,并呈现出长期上升的趋势。”
获投行集体点赞的触发点,源于友邦集团远超预期、屡创新高的业绩。友邦集团最新的财报显示,今年截至8月末,其新业务价值增长20%至8.24亿美元;年化新保费上升3%至13.67亿美元;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增加8.4个百分点至59.1%;总加权保费收入上升15%至65.34亿美元。
由于重视保障型业务,使得承保利润成为友邦保险价值的主要驱动力。这与其精耕细作的“专注主业、以价值为导向、重质轻量”战略不无关系。近年来,友邦保险主要采取了配套的渠道策略 (以个险为核心的多元化渠道及与零售银行签订独家分销协议),队伍策略(以价值主导的费用考核政策及“卓越营销员”策略),产品策略(主打保障型产品)和客户经营策略(以经济发达地区富裕客户为目标的客户定位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二次开发)。
在这样的战略下,不仅仅是价值高增长得以延续,更关键的是增长方式的健康可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成为这两年来友邦集团财报的一大亮点,多个核心指标表现屡创新高,使得中国成为友邦集团18个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友邦中国的业绩爆发,主要由营销员生产力提升及活跃营销员人数大幅增加所带动。友邦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黄经辉在不久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以目前的增速来看,相信中国很快会成为友邦最大的市场。”
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障深化之路
友邦保险之所以被冠以行业样本之称,不仅仅是坚如磐石的业绩增速,更多的是因其“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障深化之路。
友邦保险在2015年推出的新五年战略,在品质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成为您的首选”的愿景。而今进入了新五年计划的核心收官阶段,行业再次将目光投向友邦,期待全新的管理团队描绘一幅更加壮阔的蓝图。对此,友邦保险给出了一份暖心的答卷———“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开启品质发展的深化转型。
如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晓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内涵,即充分发挥友邦在中国的品质经营积累的优势,通过两个坚守(坚守“卓越营销员”和坚守“回归保障根本”) 来帮助客户实现健康长久好生活。
首先,注重将“卓越营销员”渠道打造成“客户核心”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寿险是以人为本的行业,需要职业化、专业化的营销员团队为客户提供长期服务,并在其不同的人生阶段提供符合其个人及家庭需求的保障及财富管理方案。友邦中国的目标就是要将卓越营销员平台打造为金融专业人士的终生事业平台。数据显示,2017年,友邦集团成为惟一一家连续3年全球拥有最多百万圆桌会员人数的公司,注册会员人数增加46%。
“我们希望建立一支专业、高素质的营销员团队,坚持走精英路线。我们内部有一个统一标准———新四化,即职业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郭杰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一步解释说。如何保证“专业”和“高素质”?郭杰声透露:“关键在于前端准入就进行筛选。与此同时,友邦还为优秀人才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晋升体系。”
其次,回归保险本业,为客户实现风险管理和长期财富积累的目标。早在多年前行业陷入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的争夺时,友邦保险就推出了“回归保障根本”战略,将发展重点放在了保障、医疗、健康三大优势领域,不断坚守产品线的优化和升级,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设计细分的保障解决方案。
这不仅与监管部门所倡导的思路不谋而合,也与中国当前的市场需求相契合。长期以来,友邦保险推出一系列具有市场针对性的人身保障解决方案,均获得了热烈的市场反响。目前,友邦保险的保障类产品比例保持在6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客户的人均重疾和寿险保障额度在过往两年增长近50%。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践行“保险姓保”。
创新赋能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
友邦保险在保障上的坚守与执着,并不代表拒绝创新。事实上,近年来,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这一战略,友邦保险无论是在客户端、销售端还是在产品端、服务端的创新升级,都不容小觑。
友邦保险是最早使用智能设备签单的保险公司之一,并在营销员渠道推出了“AIA TOUCH”。针对目前消费者习惯于通过网络或手机进行服务预订、咨询及查询的习惯,友邦保险在今年8月正式升级“易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APP、手机微信等三种平台,实现自助网上客户服务,服务范围包括保单查询、信件查询、保单变更、在线理赔、缴费与领款、在线客服、市场活动、联系友邦等,实现了在线服务的及时响应,节约了客户的时间。
不仅如此,在顺应时代和市场变化的需求下,友邦保险还通过创新科技和独特文化,增强渠道特色,推出了“易计划”。“易计划”所带来的科技创新,覆盖了从投保到理赔的整个“旅程”,帮助客户实现购买简单,理赔便捷。
据了解,“易计划”项目启动至今,已推出七批近20项改善措施,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的提升与速度的提高、流程的电子化与客户操作的简化、核保规则的合理化等方面。这些创新中除了针对前端投保和服务的“i投保”、“i服务”、“赢家拓客”外,还有专门针对后端小额理赔的“易赔”和重疾的“金装理赔”等特色服务,将客户旅程中那些“高深复杂”的环节转化为更加“智能便捷”,带来细致贴心和安全快速的人性化体验。
除此之外,友邦保险于今年3月推出个人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健康友行”健康管理应用。“健康友行”具体是把保险、健康、移动互联网紧密结合,着眼于客户的日常健康生活管理———从步行和睡眠的监测追踪,到健康知识问答互动,再到丰富的任务卡与积分累积等奖励机制,帮助客户在体验和分享中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健康友行”平台的推出,对友邦保险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其以服务为创新支点,发力新五年计划的重要举措。它标志着友邦保险将不仅仅定位在保障专家的角色,更立志成为客户的健康管理伙伴。这不仅是实现友邦保险“健康长久好生活”品牌承诺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探索中国保险业从疾病管理到主动参与疾病预防和大众健康生活方式转变的创新尝试。为了更好地向公众宣传健康理念,友邦集团还邀请大卫·贝克汉姆出任全球大使,在未来几年通过其健康的形象和偶像的号召力,和友邦保险一起推动亚太区域内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
友邦保险这25年的持续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保险市场勃兴的点滴印迹。综合各方的观点,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重重机遇都预示着中国保险市场将进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钻石期”。面对一系列持续向好的行业驱动因素,包括友邦在内的中外资保险公司,都将紧紧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深挖改革红利,乘胜而上,布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