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12
专题

人文特色立校 多元发展育人

张堰中学:留溪花香书写教育奇迹,薪火相传谱写八秩华章


    在金山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张堰的核心区域,毗邻著名的南社纪念馆、上海中侨学院、上海华侨书画院,在留侯张良曾经驻足流连的千年留溪侧畔,有一所建于1937年的“浦南名校”———上海市张堰中学。

    这个学校并不特别起眼,占地面积36253平方米,建筑面积25816平方米,学生千人,虽然是一所普通的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骄人的成绩,造福了一方百姓,在上海金山教育史上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历史作用。

    底蕴深厚:办学传统薪火相传

    在学校八十年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记忆和回味的史迹,形成了优良传统。

    张堰中学的前身创办初中补习班兴教

    1937年8月,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张堰镇受到侵华日军侵略。1937年,在沪教师任道远、方冲之等人在张堰发起创办初中补习班。1942年,学校定名为张堰书院,招收金山县南片失学青少年100余人,开课纳贤兴学。汪伪金山县政府强迫书院增设日语课。绝大多数教师坚持识字教学,用各种形式加以抵制。1945年,方冲之、曹中孚、白蕉等,续办学校并更名为私立浦南中学,组织校董会,募集基金扩大校舍规模,选举校长,招收新生,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业绩优异,初步成为享誉浦南的名校。

    被誉为“张中七贤”的张堰书院及私立浦南中学创始人任道远、方冲之、曹中孚、白蕉、蒋志义,校董会主席陈陶遗、高平子,另有校董叶雪安、南社后期主任姚光等也为学校发展尽心尽力,先后为浦南名校的创建做出卓越的贡献,开启了学校现代治理及发展新的篇章。

    张堰中学的今世打造人文特色、多元发展的优质高中

    1989年,金山县教育局提出创办“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特色学校。1995年,学校开始尝试培育围棋特色项目。2009年12月,学校被评定为金山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11年,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成立围棋社团,形成围棋教育特色。2015年11月,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16年,学校在《“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一所以人文教育为特色、适合学生多元优质发展的具有影响力的高中。2016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上海市人文教育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学校,初步形成以人文育德立校,特色内容多元,具有丰富师资、多样课程、有区域性影响的特色学校。

    张中人经过八十年薪火相传,不忘初心,砥砺求索,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成就了张中教育的不凡和特殊气质。八十年办学,留溪园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践行着“人文立校、自主自强、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着“团结、求真、务实、创新”的治教风格,培育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学校连续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人文立校:特色项目流光溢彩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人文教育”的新教育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以人文育德立校,做强人文教育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率先为实现金山教育的现代化做贡献。

    “任道远铜像”立意高远

    任道远先生是张堰中学创始人,生于1910年,金山张堰人,复旦大学法学院毕业。1937年8月回乡,借卢家祠堂创办张堰初中补习班。1942年2月,借张堰图书馆及姚氏宗祠做校舍,创办张堰书院,任院长兼英语教师。他兴办教育,组织校董会,招贤纳士,宣传科学、民主、自由,普及文化知识和启迪民智,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建立、建设承载学校记忆和历史意义的有形文化建筑———先贤青铜像,旨在纪念为教书育人做出杰出贡献的乡贤楷模;激活省思以铜像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及记忆;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爱校的校史传统人文教育。

    “白蕉书画院”人文养育

    白蕉原名何旭如,是私立浦南中学创办人之一,曾任校书法教师。生于1907年,金山张堰人,曾经就读于上海海澜英专和法政大学。在沪师从名家邓散木,学习金石书画,擅金石书画,书法闻名上海,被誉为“于二王功力最深,当代一人”,尤以画兰独领风骚。

    学校以建设白蕉书画院为契机,将学校“人文教育”的内容有效、创新的立体呈现,通过艺术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德育、美育工作,为学校人文教育构建新的平台。如通过白蕉书画院平台,学校积极创设条件,借助各种资源,如华侨书画院、中侨学院艺术系、上海戏剧学院、金山卫镇文体中心等,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研究实践功能,通过拓展课、社团课、研究课,促进学生对艺术文化的进一步研究,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体系,发展民族民间艺术、继续开展民间民族文化建设,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使学生在书画、戏曲、戏剧等学习过程中,切实提升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

    “张堰书院”经典熏陶

    “张堰书院”校史馆,源于1942年8月创建的校名,坐落于学校行政楼三楼,面积200多平方米,定位是打造上海基础教育领域最好的博物馆式校史教育场馆,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的阅历和标配,主题是“百年张中,八秩风华”。

    校史馆设计特点为博物馆式建筑风格,规划展示三个单元:峥嵘岁月、盛世华章、开启未来。以人和物为中心,通过文博专家主导、专业的故事化的叙事讲解方式,以史系人、系事,展现创造校史的人、事、物,通过校史影响改变更多的在校学生,闪耀人文主义教育的光辉。

    校史馆,也是学校创建上海市人文教育示范高中和特色学校的重要内容和载体,通过加强人文资源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给予师生以美的享受和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感染和熏陶。

    “戏剧签约”人文共建

    2016年3月,张堰中学成为上海市首批被命名的戏剧特色学校之一。2016年12月,上海戏剧学院、张堰中学、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金山区教育学院在学校报告厅联合举行“传承经典戏剧,感受艺术魅力暨戏剧进校园”交流展示活动。雷佳慧、马斯安、彭佳乐等同学在张媛老师的带领下排练了《老人与海》,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中学进行展演,获得青少年艺术节经典名著专场二等奖。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展示了《范进中举》改编版戏剧表演;张生泉教授作了关于生活、艺术和人生角色的 《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文化》讲座。在校学生也在戏剧舞台上充分展现了自己,有着极强的获得感。如孙丹等同学在张媛老师指导排练下,获得金山区第十届青少年艺术节经典名著专场一等奖;金笑晗同学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戏剧表演专场三等奖。

    2016年12月,张堰中学与上海越剧院战略合作签约,并成为上海越剧院的越剧教学传承实践基地,为学生感受越剧、体验越剧、享受越剧、传承越剧,打造了一个在越剧学唱传习的体验中感悟越剧内在艺术魅力的高层次平台。越剧院不仅开出创作(小品)、导演、形体、诵读、舞美、美学等课程菜单,也派出知名演员送教上门,拓展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内涵,实现了大学与中学艺术教育的资源和平台的共享。上海越剧院老师倾情呈现越剧折子戏《红楼梦葬花》,让在场观众领略了越剧的魅力,得到了美的享受;上海越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樊婷婷作越剧艺术的讲座。2017年3月,上海越剧院的沈倩作了《关于爱的偶像剧》和《越剧中的时尚芭莎》等越剧艺术讲座。2017年9月8日,上海越剧院老师指导学校学生排练的剧目《穆桂英挂帅》,参加金山区第33届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文艺演出,受到一致好评;2017年9月20日,参加金山区暑期工作汇报演出;2017年9月24日,参加上海市学生戏剧戏曲(小戏)专场比赛,实现了零的突破。

    体育出色:健身运动英姿勃勃

    体育教育,是学校的传统和强项。学校曾多次获得上海市国家体锻标准达标先进学校、上海市体育先进集体等荣誉。

    体育专项特色明显

    高考体育是学校体育特色和为高校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重要载体,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体育专项课和体育拓展课;高二年级让学生按兴趣、职业志向选择体育专业课,为高考专项考试做准备;高三年级采取文化课与高考体育集训课同步的方式,强化进入高一级体育学院深造的专业能力和应试能力。每一届参与体育类考试录取的高三学生基本在5~10人,本科录取率为100%。同时,学校女子曲棍球和篮球运动均有出色表现,并连年屡次获奖。

    2008年12月,在金山区体育局、张堰中学顾宏伟校长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队成立了,学校领导亲自组织安排购买运动器材以完善运动设施,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练的训练水平。2008学年,学校决定邀请闵行三中曲棍球教练来学校指导,组织学生运动员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活动。该球队至今已获得上海市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锦标赛第二名、第十四届运动会曲棍球比赛第三名、上海市中小学女子曲棍球锦标赛季军等好成绩。

    学校篮球队在田径、排球、篮球国家一级裁判员马力尚老师指导下,始终坚持“习惯良好、学德敦厚、学力充沛、健康阳光、主动发展”的培养目标,获得了优异成绩。2015年被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授予篮球项目体育传统学校,2016年被上海市教委认定为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学校,同年,担任金山区校园篮球盟主,在金山区起带头作用,并代表金山区参加市级各类比赛,先后获得上海市“新闻晨报杯”中学生暑期篮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季军、上海市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第二届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联赛高中B组亚军,创造了张堰中学以及金山区学生参加市级比赛的历史最好成绩。

    围棋发展佳话连篇

    在张堰中学的前身浦南中学的办学前辈中,著名书画家白蕉就是当时浦南地区的围棋高手。上个世纪90年代初始,张堰地区围棋风气日盛。张堰中学的一些老师在业余时间以弈棋为乐,语文组王联耕、史明杰,数学组李宝山、咸铎,物理组孙勇、化学组高平中等老师都有不俗的实力。

    近20年来,历任张堰中学校长,以“心连心”联谊活动等形式,积极推动张堰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资源共享,互动发展。张堰地区由此形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成人学校的围棋活动联盟“一条龙”,张堰中学被誉为“龙头”。近几年来,学校围棋队聘请学校生化实验室管理员胡弟权老师为教练,兼任高一年级围棋课程和高一、高二围棋拓展课的指导老师。他带领学校围棋队参加市、区级围棋比赛都获得了出色的成绩。如,2013年由赵诣新、陈佳松、朱烁晟组成的学校围棋队在上海市中小学生围棋锦标赛中,获高中男子组团体第六名,陈佳松获高中男子个人第五名。同年,参加上海市“雏鹰杯”青少年围棋文化交流赛,获中学男子组第二名。2014年12月,学校(围棋项目)被评为金山区第十轮青少年民族文化特色项目。

    科教发力:创新实验智慧之光

    金山是“文化之乡”,培养了徐光启、姚光、高平子、钟天纬、高锟等大师名家,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在金山大地播下了创新的种子。2009年,华裔物理学家高锟 (祖籍金山张堰) 由于在光导纤维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学校借势发力,通过创立物理创新基地,深化学校科技教育。

    创建市级“智慧之光”物理创新基地

    学校以“传承南社精神,启迪智慧之光”为宗旨,结合区域文化优势由物理组老师牵头成功创建了市级“智慧之光”物理创新基地,为学生在南社精神的传承和创新素养精神的培育上寻找到了根植的土壤,开启了学生实践创新学习的天地。

    创新实践基地现有面积240平方米,由两大两小四个专用教室组成,在功能及内容上由四部分构成:光纤及光纤演示、物理基础演示、物理高阶研究、机器人和无人机。每个功能分区都有专用教室,配备相应硬件设备和教师办公区域,基本形成了彼此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格局,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设施,也为进一步拓宽创新领域打开了局面。

    形成了基地班学生的“4321”培养方案

    “4”,是依托现有的四个试验室并初步开发相关相应的课程:“光导纤维初步知识”“物理创新实验研究”“实验应用课题研究”“机器人和无线电应用”;“3”,是指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三个学期的培养方案,基地班学生在三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分别必须参加基础课程、实践课程、研究课程;“2”,是实行校内学业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齐抓共管的双导师制。“1”,是指每个领域都与高校或企业进行对接建立联合培养机制。

    机器人实验室收获丰饶

    2014年11月,体育教师奚小冬筹建机器人实验室,依托物理创新基地,拟把机器人实验室建成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发和制作机器人的创新实验室。机器人涉及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等高级知识,对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和灵活运用的要求比较高,但第一次接触教育机器人领域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在建立机器人实验室时,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奚小冬老师团队来说举步维艰,尤其是在学生培训方面,机器人涉及的知识面广,是高级整合了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量非常大,而且还要灵活运用,因此奚小冬老师团队首先从机械结构开始着手。

    2015年2月,根据学校机器人活动开展实际情况,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帮助和建议下,奚小冬老师团队先从WER教育机器人入手,组织学生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编程培训,了解WER比赛的规则。新增了 《机械电子应用》 拓展课,并且编写了教学大纲和教案,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机器人的设计、制作、编程并组织优秀的学生参加比赛。3月,学校参加了2015WER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中国赛区华东地区公开赛,顾舟玥和沈超同学获得了一等奖,为团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3月,在2016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中国华东地区公开赛上,沈亦敏、顾舟玥同学获得WER(RI) 高中组一等奖,在WER未来之翼中获得二等奖。

    随后,在奚小冬老师带领下,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团队乘风破浪,获奖无数。2017年,奚小冬老师团队参加第12届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暨第32届ROBO-ONE国际机器人竞赛和第6届国际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了机器人F1竞速赛、机器人轨迹赛、飞行机器人基本技能赛5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在2017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上,获得团体第六名,打开了无线电通信比赛获奖的新格局。

    2017年9月,奚小冬老师团队远赴美国,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WER2017美国公开赛,通过张熙宸、谭俊伟、顾若理、沈亦敏四位同学的努力,获得了高中组冠军和亚军,站上了国际领奖台,为学校赢得荣誉,为金山科技教育再添辉煌,为国家争光添彩。

    经过3年努力,奚小冬老师团队已经能够独立制作机器人参加比赛,能够参加2017RoboCup青少年世界杯中国上海地区选拔赛并且获奖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它要求学生必须提供20页的技术笔记,并且要独立编程,熟悉各个传感器的作用,是代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顶尖水平的比赛。

    基于张堰中学在机器人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学校正式成为金山区机器人联盟学校、金山区青少年无线电活动基地,同时被命名为金山区科技特色学校,奚小冬老师被授予金山区青少年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