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7
运动

轮椅上的奔跑如同生命的回归


    ■本报记者 谢笑添

    凌晨3点,距离上马起跑尚有四个小时,林文超已赶在多数参赛者之前醒来。床边的那台轮椅曾在赛前一夜被他反复检查,熟练地穿戴好T恤与手套后,林文超早早地解决了一顿清淡的早餐,为的是能在出发前完成排便。不曾像林文超这般生活的人或许根本无法意识到,对于轮椅跑者而言,诸如在比赛沿途如厕这样的小事会是多大的考验。健全者们同样难以想象的是,从鸣枪到人群渐渐散开这短短14分钟内,周遭满是陌生面孔的林文超经历了怎样的等待,“坐在轮椅的高度,我能看见的只有无数双原地摆动的双腿。”

    那一刻,除却本能的警惕,林文超并未因视野的局限而陷入压抑的负面情绪,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自五年前接触跑步以来,自小因小儿麻痹而行走不便的他在轮椅上跑过了大大小小四十余场比赛。在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首度为轮椅跑者敞开大门的今天,林文超更希望像普通跑者一样站在赛道上。“除了爱跑步,我也是乐队主唱,也玩行为艺术,这些都是我融入社会的方式。”较之音乐或舞蹈,有些情感却唯有奔跑方能寄托,林文超称之为“回归”,“人有奔跑的本能,马拉松让我真正回归天性,让我感到自己与他人无异,能被社会接纳。”

    如果不曾结缘跑步,林文超或许永远无法以如今这种方式去感受黄浦江畔那令其沉醉的万国建筑群,也无从体验在观众环绕的上海体育场内冲线给予内心的那种震撼。对于这个社会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林文超所展示的是这个渴望认同的群体最坚毅而又乐观的态度。

    奔跑带他融入社会

    时至如今,林文超的家人仍难以理解他对跑步的疯狂,其实就连当事者本人也说不太清,对这项运动最初萌发的情愫究竟缘何而来。过去五年,林文超经历过最艰难的旅程发生在甘肃张掖的戈壁滩,在那片碎石路、沟壑、草地混杂的赛道旁,甚至时而能瞥见零星坟头,本就不是设计给用轮椅与双手征服的。那一次,林文超崭新的改装轮椅被拆解得支离破碎,就连刹车都被掰断,光是某段沟渠旁短短数米的狭窄下坡就让他挣扎了逾二十分钟。然而,经历了第二个CP点(检查点)后,面对裁判强制要求其退赛的要求,林文超和队友们毅然提出了抗议。

    彼时的林文超并不知前路究竟有多艰险,却没有考虑过退却,就像在他面对生命中未知的未来时那样。巧合的是,他所经历的多数挫折往往都能有神奇的转折,连这一次的上马之旅也概莫能外。错过了轮椅跑者报名的林文超持有的其实是兴业银行的公益名额,但事实上,作为上马“荣耀赞助商”和唯一指定银行,兴业银行最初并不知晓林文超的经历。今年上马,该银行借助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平台,引入一场通过慈善捐献获取珍贵上马名额的爱心公益活动,受益群体是需要康复治疗的自闭症儿童。从计划外走到计划内,林文超令人动容的并不只有励志的故事本身,与其相处得越久,就越能消除外界那些关于残障人群更易自怨自艾的偏见。

    与健全孩子成长于同一片课堂,他的童年无法逃脱那些俗套却又灰暗的片段,“小时候走路拄拐,就会有同学故意模仿我走路的方式。”从当初的愤怒到如今能坦然认为“多数所谓歧视其实只是对方无意识的冒犯”,在成长的过程中,似乎难以为林文超的转变找到某个事件作为拐点,跑步的助力却不容忽略。无论城市路跑抑或山地越野,总难以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上下坡,考验着林文超的轮椅和他每次赛后总会磨出水泡的双手。“但身边只要有别的跑者,就一定会伸出援手。”这是林文超结识圈外人的方式,他也因此更加走进了健全人群的世界,“和很多敏感的残障人士不一样,我的脑海里没有所谓的敏感词,我和最好的朋友结识就是因为他从不把我当作异类对待。”在林文超看来,这就是残障人群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在与那些和自己有着类似遭遇的伙伴聚会时,对社会福利或是旁人眼光无休止的抱怨似乎才是不变的主题。

    一个“自私”又宏伟的愿望

    融入社会是双向的过程,当林文超们勇敢地跑进他们的“未知领地”,也自然渴望着主流社会张开臂膀迎接他们的到来。只不过,寻求认同的过程难免崎岖,两年前的北京马拉松,已在数十场跑步赛事留下印迹的林文超以轮椅跑者身份报名,却遭到了组委会的拒绝,官方给出的理由则是“环境、条件、设施配制等条件的不允许”。这一次,故事的逆转更大程度上有赖于某位热心跑友在社交网络上一番引来无数声援的鸣不平言论,但倘若林文超未能以昂扬的姿态越过终点,北马首度开启的残障人士特殊名额(虽然至今依然仅有寥寥数个)或许也将会戛然而止。

    在美国几乎所有主流或非主流路跑赛事中,竞速轮椅跑者的身影从不缺席,但在路跑文化尚在积累沉淀的国内,就连普通轮椅跑者都依然是引人侧目的稀罕景象。林文超至今还能清晰回忆起五年前第一次挑战跑步赛事时的场景,“抵达终点后,一群记者围着我,我知道这并不是我有多了不起,而是我和别人不一样。”陌生的环境,旁人异样的关注,过去的林文超无法摆脱聚光灯下的压力,如今已学会泰然处之。“别人自然会对我们有所好奇,残障人士也得学会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形象,告诉别人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

    相较于此前涉足的一些其他城市,上海令林文超感到更自在。除了因为这里的赛道相对平坦,更因为在这座城市的多数路段都会为残障人士留下一条无障碍的通道。借助这些通道,林文超能无需借助旁人的力量自在奔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给了自己的生活选择的权利。”在生活的城市深圳,林文超创建了一支名为“锵锵骑士”的跑团,跑团成员均靠轮椅奔跑,但他们很少一同参赛,这是因为林文超创立跑团时的初衷———他更希望“锵锵骑士”是一个能令残障人士彼此鼓励着走向社会的团体,而非只活在狭小圈子里自怨自艾的负能量大会。

    “这其实也是我自己的一个‘自私’的愿望,只有更多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城市的无障碍设施才能真正完善。”只不过,在这场变革中受益的或许并不仅仅是林文超们,如其所言,“其实每个人都有年迈行动不便的那一天,多数人也将会面临推着婴儿车里的孩子出行时的困难。这一切和这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