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 祝郁
教育,要生长在学生的心里,学校课程一定是最重要的滋养。“品质课程”的核心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适合的发展。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建构“科技与人文并重”的区域课程,已经成为嘉定打造“品质课程”的首要任务。
什么是课程品质? 如果说,课程质量是“具备固有特性的、有组织、有意识的教学活动过程和学习结果满足需求的程度”,那么,课程品质就应该体现为“符合教育规律、具备学术支持、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课程质量”。
嘉定立足于区域优势和社会发展需求,课程深入变革充分凸显“品质课程”四个特性:一是原点性,回归原点,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二是现实性,针对问题,解决学校课程发展的现实瓶颈;三是发展性,满足需求,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四是层次性,强化实践,催生学校课程不同样态。
2016年,国务院颁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其中对青少年科创教育的陈述,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地在科创课程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擎课程”,即将成为嘉定“品质课程”群组的新成员。
“擎课程”是嘉定建构科技与人文并重的区域课程。通过这个课程,我们带领孩子们向探索真理的人们致“敬”,帮助他们领悟人生意义;引导孩子们知行合一,以每一位师生的双“手”实践认知。同时,“擎”是Change的谐音,我们希望课程是面向未来的。
面向未来,需要我们重新理解教育。过去的教育重视“教”,教的是知识,而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重视“育”,塑造学生自我探索的基础框架。“教”是为了让学生形成知识库,“育”更关注学生形成的习惯、道德和文化;“教”可以以学习计划制定精密、封闭的学习进度,而“育”的目标和结果都是开放的教学活动;“教”在课堂上实施,以教材、习题册为载体,而“育”在过程中实施,以项目为载体;检验“教”的是考试,检验“育”的是发现、发明和创造。
面向未来,需要我们智慧推动学校发展。除了思考体制内课程的变革,学校还需要借助“外脑”,与企业融合、与社会融合、与高校融合,实现对未来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弥补人工智能社会中学校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将来,学生更多的成长与发展决定于学校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找寻到的资源与提供的课程。
面向未来,需要我们有效保障课程迭代更新。学校课程设置不能故步自封。在专注教育内部变革的同时,要以更宽的时代视野和格局,找准学校课程发展坐标系的新定位;要保持课程更新的常态化,要把最前沿的应用和产品呈现给学生。
“擎课程”最核心部分不是教会学生一种科技创造的技巧,而是通过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持久的好奇心,培养其拥有对未知世界探索所具备的六个深度学习习惯:设问、验证、观察、联想、协作与质疑。
“品质课程”,是嘉定给予学生最好的礼物,是为其未来创新做好的积极准备。今天,我们所说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学会不懂的知识,而是需要学会用系统性、综合性的思维来做出选择、判断,需要学会借助各方力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等等。教育要有新作为,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的未来,更要关注时代的未来。
当前,人民对教育有着更美好的期待,优质和均衡是重要的时代命题。新颁布的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给嘉定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品质课程”将更为多元开放,促使学生个性和特长向更高水平发展;“品质课程”将更为弹性灵活,帮助学生积极主动面向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品质课程”将更具创新能力和生态活力,成为嘉定区教育现代化变革的活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