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方
谁是托尼奖的“宠儿”?人们首先想到的答案,很有可能是在去年狂揽11项大奖的现象级音乐剧 《汉密尔顿》。然而,它以一奖之差输给了2001年参评托尼奖的音乐剧 《金牌制作人》,其12座奖杯在握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记者获悉,由上海上实倪德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罗盘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引进的百老汇原版音乐剧 《金牌制作人》,从本月初起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连演15场。
音乐剧 《金牌制作人》 改编自1968年上映的同名电影,影片的编剧和导演都是梅尔·布鲁克斯,该片不仅成为影史留名的经典之作,也让梅尔拿到了1969年的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2001年,时年75岁的梅尔又将 《金牌制作人》 搬上了百老汇音乐剧的舞台。《综艺》 杂志点评这部音乐剧“创造了一段让人笑声不绝、捧腹不已、心痒难止,坐不稳也站不直的欢乐时光”。如果用它来形容 《金牌制作人》 背后的制作史,同样妥帖不过。
原版电影犀利讽刺百老汇戏剧圈怪相,制作过程亦犹如一幕幕好戏
同时摘取托尼奖、艾美奖、格莱美奖和奥斯卡奖,能够享此殊荣的,世界影坛不过九人,美国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斯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担任一家酒吧的鼓手,有次演奏时为他的喜剧搭档临时救场,让梅尔发现了自己的戏剧天赋,于是他改行为 《万秀之王》 等电视综艺、喜剧节目编写剧本,广受好评。此后,他一跃成为资深电视人,好莱坞、百老汇也向他敞开了大门。
“我曾受雇于一个制作人,他成天戴着顶满是鸡油渍的礼帽,穿着绒大衣,去忽悠退休老太太,甚至和她们亲热,然后她们就会给他的制作开支票,还特别感谢他一直惦记着她们。后来我又遇到一对搭档,制作烂戏一部接一部,却过着挥金如土的日子。当我把那个制作人和这两个骗子凑在一块儿,故事就这样出来了。”梅尔曾如是解释《金牌制作人》的创作起源。在电影中,百老汇制片人麦克斯·毕亚利斯托克做了笔赔钱的剧目,前来核查账目的小会计里奥·布鲁姆却发现,赔钱的剧目反而比赚钱的剧目能给制片人带来更多收入。于是,他俩开始合作,准备做一出史上最烂的歌舞剧:最烂的剧本、最烂的导演、最烂的演员。原本一切都如计划般完美,出乎意料的是,这出戏竟然大卖……
电影寓意深刻、妙趣横生,而梅尔在物色两位男主角人选的过程中,也上演了一幕幕有趣程度不亚于剧情的好戏。打从一开始,泽尔罗·莫斯特尔就是梅尔心中饰演制片人麦克斯的不二人选,“谁的长相比他更像是会去忽悠退休老太太,并榨干她们钱包的那种人?可惜他起初不肯干”。为了让泽尔罗入组,梅尔通过一个常在中国餐馆碰头的美食俱乐部,结识了泽尔罗的太太凯特。看过 《金牌制作人》 剧本后,凯特爱不释手。“你要是不拍这部戏,就别想和我同房!”在太太的威逼利诱之下,泽尔罗最终还是被梅尔收入囊中。
另一位主要人物———性情温顺又容易紧张的小会计里奥,则由好莱坞喜剧名角儿吉恩·怀尔德扮演。在梅尔眼中,吉恩是个从不刻意表现滑稽却让观众忍俊不禁的演员,这正体现了喜剧的精髓。梅尔说:“我喜欢吉恩,正因为他总是一脚踩在歇斯底里的边缘。他像一头落入陷阱的动物,而在《金牌制作人》里,麦克斯就是困住他的陷阱。”吉恩也表示,和生活经验丰富的泽尔罗共事,帮助他很快地成长了起来。在幕后所建立起的友谊,也得以使这两位个性鲜明、配合默契的演员于台前焕发光彩。
这部让音乐剧回归音乐喜剧行列的佳作,成为托尼奖的最大赢家
1998年,经理人大卫·格芬力劝梅尔将电影《金牌制作人》改编为音乐剧。2001年音乐剧《金牌制作人》的上演,也实现了梅尔从小就渴望成为百老汇音乐剧制作人的梦想。与观众见面后,这部音乐剧在各大媒体上好评如潮,在百老汇演出超过2500场。音乐专辑荣获格莱美最佳专辑和最佳长篇音乐剧录影带奖。
这样一部从头到尾都在“吐槽”百老汇戏剧圈怪相的作品,为何能备受美国音乐剧界的青睐,捧起史上最多的托尼奖奖杯? 英国《卫报》的评论或许可以概括其中一个原因,因为“它是一部真正让音乐剧回归音乐喜剧行列的佳作”。而音乐喜剧正是美国音乐剧的雏形,其中蕴含的独特的美国文化烙印,确立了之后美国音乐剧在艺术理念上的整体倾向———即一种“幽默、乐观、自信”的精神特质,成为美国音乐剧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音乐剧创作的重要特征与独特魅力。在音乐剧《金牌制作人》中,无论是将戏剧主题直接对准美国戏剧圈的现实问题,还是将明快的曲调、口语化的歌词与夸张的情绪、幽默的对白相结合,都彰显了音乐喜剧的显著特点。
此外,该剧在首演的那年,曾遇上让全美国陷入恐惧和忧伤的“9·11”事件。当悲剧发生后,当时的纽约市市长鲁迪·朱利安尼希望能尽快恢复 《金牌制作人》 的演出。美国主流媒体纷纷载文表示,在经历了毁灭性的灾难后,鼓励人们通过看音乐剧来帮助治愈伤痛,这听起来有些出乎意料,但效果证明———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