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袁琭璐)“企业经营者的‘利他之心’是成功的原动力。”日前,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儒商会会长黎红雷做客第113-3期文汇讲堂,主讲 《传统文化与经济效率》。方太集团董事长、总裁茅忠群及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史学系主任程霖分别担任对话及点评嘉宾。
该讲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承系列五讲的第三讲。百余名企业家慕名而来,占了现场听众的三分之一。
“法家的法治具有短期效率,而儒家德治的道德教化更具长期效率。”黎红雷首先对比分析了儒家和法家的两种效率观,进而解读了现代经济效率的不同动力机制。他指出,以“利己”为动机的早期市场经济理论注重短期效益,不适合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儒家德治中的“利他主义”有助于纠正“利己主义”的弊端,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茅忠群表示,企业往往既需要长期效率,也需要短期效率,两者存在的矛盾必须兼顾,但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以儒御法”。
程霖在点评中指出,经济发展要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转型,不能仅靠制度和技术的变革,还要依靠文化的提升,因此,以研究文化对经济影响的文化经济学已经成为国际学界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而通过融合义利合一、义以生利形成的中国式管理模式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中国企业家再次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一种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