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勇
“哪里有路,哪里就有丰田车”是一句著名的广告语。丰田汽车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丰田”也是日本本州爱知县的一个城市名称,这里原来叫做“举母”,早年是一个城堡镇。1938年,丰田汽车公司的总部迁到了这里,20世纪中后期,这里成为日本汽车的主要生产地,于是,原来的“举母”改名为“丰田”。也许你不会想到,“丰田”的发家并不在日本,而是在中国的上海。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结束,翌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生效后,外国资本大量进入中国、进入上海,19世纪末,外国人投资建设的轻纺工厂大量建立,上海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其中,又以日本的纺织厂位居第一。
丰田佐吉家是日本三井财阀的一位机械工程师,也是丰田式自动织机的发明人。1921年,他脱离三井财阀,在日本注册成立“株式会社丰田纺织厂”,在上海汉口路设立事务所,在沪西极斯菲尔路200号 (今万航渡路2318号) 建立丰田纺织厂,在青岛四沧路设分厂,上海沪东杨树浦路 (兰州路) 平凉路转角的纬通纱厂,也是丰田纱厂的产业。
上海是旧中国最大的纺织业基地,有大大小小纺织厂数以百计,棉纱棉布的产量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但是,中国没有纺织机器和设备的制造厂,机器全部依赖进口,于是,纺织机械工程师出身的丰田佐吉家在上海极斯菲尔路工厂建立“铁工部”,开始只是一个工厂的“铜匠间”(这是以前上海人对工厂的机修车间的称谓),以机器维修为主,后来开始生产纺织机器的易损件和其他配件,以后又在日本建厂,生产纺织机器,1937年组成新公司,即“丰田汽车公司”,开始生产军用卡车,以后又先后兼并和收购日本的其他汽车公司,成为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丰田纱厂被新组建的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接管,取消原来的纱厂,将“铜匠间”扩建为“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上海第三机械厂”,1946年底,改名为“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上海第一机械厂”,新中国成立后,又更名为“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工厂占地面积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八万平方米,鼎盛时期拥有工人三千余名,是中国资格最老的纺织机械制造厂,也是中国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厂之一。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浪潮中,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转产,而日本的“丰田公司”视上海极斯菲尔路的“丰田纱厂”为公司的发祥地,通过协商,“丰田公司”租用了原来的丰田纱厂的部分面积,根据中国政府的相关规定,恢复修缮尚保存的部分办公室、食堂等,并设立“丰田纱厂陈列室”,有条件对外开放。
在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我作为专家组成员到丰田纱厂旧址踏勘,参观了陈列室。陈列室的版面上有丰田纱厂创始人丰田佐吉家的照片,还有他在上海居所的照片。这些照片是从一本纪念册上翻拍下来的,照片的说明称,丰田佐吉家上海的住宅在“霞飞路”(淮海中路),没有门牌号,不过,在我的印象中,霞飞路没有这样的房子,于是我问看管陈列室的一位日本老人,“丰田佐吉家的房子现在是否还在,你们是否找到这幢房子?”日本老人回答说:陈列室的前任负责人为了找到这幢房子呕心沥血,但是没有结果,把丰田佐吉家的住宅确定为在霞飞路,也是瞎猜的,属于无奈之举。日本人也有“捣糨糊”的辰光。
从1937年上海英商字林洋行出版的 《China Hong List》 (《中国行名录》) 中可以查到,“株式会社丰田纺织厂”在上海极斯菲尔路200号 (现在的地址是万航渡路2318号),老板丰田佐吉家名字的英文拼写是A.Nishikawa, 《 China Hong List·Shanghai Residential Addresses》(《中国行名录·上海居住地址》) 中登记,A.Nishikawa的住宅地址是“愚园路1249弄2号”,在 《Shanghai Street Directory》 (《上海行名录》) 可以找到“愚园路1249号”,这里登记的住户有Mr.& Mrs. A. Nishikawa;Mr.& Mrs.M.Ishiguro;Mr.& Mrs.S.Miyoshi;Mr.& Mrs.S.Sudow;Mr.& Mrs. K. Akita,可以确定的是,这些英文人名是日本人的名字,我无法将这些日本人名字的英文拼写还原成日文——我曾经请一位通汉语和英语的日本翻译帮忙,他告诉我,英文的日本人名字与中国人名字是根据日文和中文的读音翻译的,很难或无法还原成日文名字或中文名字,但是,丰田佐吉家是日本的著名人物,其中,Mr.& Mrs.A.Nishikawa就是丰田纱厂的创始人“丰田佐吉家夫妇”。
20世纪后,日本的企业在上海建造了一些日本人住宅,其中有不少是企业老板和高级员工住宅,虹口区多伦路145号是日本三井洋行早期建造的大班住宅,砖木结构二层,青砖与红砖相间的清水外墙,以红砖砌筑的连续拱圈外廊,一般认为,这是受到西洋建筑影响的早期日本建筑的特征之一,上海曾经有许多同类的、相似的建筑。多伦路145号一度被误认为是“中华艺术大学”旧址,是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召开的地方,1989—2000年,这里作为“左联”纪念馆。后来发现,“中华艺术大学”旧址是现在的多伦路201弄2号,“纪念馆”重新定位,现在是上海文物局下属历史文化保护中心用房。
愚园路1249弄是日商丰田纱厂自建的“工房”,也就是员工宿舍,其样式与虹口区多伦路145号的三井洋行大班住宅何其相似乃尔。愚园路1249弄沿着街面有围墙分割,弄内的1号和2号是独立的花园住宅,1号的住户是丰田纱厂的副经理Mr.&Mrs.M.Ishiguro住宅,2号就是丰田纱厂的创始人和老板丰田佐吉家夫妇住宅,向南还有4排共26幢联排的日本式住宅,每幢一个单元,独门独户,如今,里面的联排的房子已经被拆除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