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7
人文聚焦

循诗意望往昔,以初心吹响新时代号角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侧记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任志宏深情朗诵第一首诗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在这条曲折而又漫长的道路上,曾经有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又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气壮山河?作家和诗人用文字铭刻了岁月,化作深情的诗句带着我们回溯永远无法忘却的往昔,更鼓舞我们以初心走向伟大新时代。

    前昨两晚,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老中青三代表演者轮番登台,他们用丰沛饱满的情感,诵读着经时光与信仰淬炼过的文字。在他们身后,背景画全部出自《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大型美术作品展,是那些经典画作被多媒体激发的新光影;与他们的声音同行,诗朗诵的配乐出自大型交响合唱《启航》的音乐,再辅以笛子、二胡等民乐再造,是舞台精品的融合创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本场诗歌朗诵会的制作人之一吴孝明说,对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来说,恰逢十九大胜利召开,是件喜事,也是一种使命。“《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画展到诗歌朗诵会,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从舞台美术到舞台艺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描写、歌颂这个美好的时代。这既是对中国的深情讴歌,也是对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展望。”

    看,96年了,那面绘有锤头与镰刀的红色旗帜高高飘扬、引领我们前进;听,新时代前进的号角已经向一个穿越了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吹响。

    在革命诗作里,回望峥嵘岁月

    本台诗歌朗诵会分九个章节:《上海建党》《井冈烽火》《万水千山》《延安战歌》《解放全中国》《缅怀英烈》《早安共和国》《历史抉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赞》,所选18篇诗作,出自毛泽东、叶挺、陈然、田汉、萧华、贺敬之、郭小川、闻捷、何平、王晓岭、赵丽宏等名家。

    作家孙颙为此次的诗歌朗诵会撰写串联词。他告诉记者,从内容上说,纵贯各个时期、横跨祖国天南地北,这是选择诗作的一条准则。而在艺术特征上,抒情性是选诗原则,“可以说,这些诗作都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革命抒情诗”。

    当观众循着诗意走进历史,眼前展开的是永远值得铭记的岁月。“黄浦江畔……十三个平均年龄二十八的书生……他们要同劳苦大众一道/用铁锤镰刀作为摧毁旧世界的武器/作为一个阶级的图腾”———这是对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的遥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是田汉写下 《义勇军进行曲》的情景再现;“我的西柏坡,一条羊肠道,走出新中国”———这里则有镰刀锤头的党旗插遍神州大地的豪情……

    在诗情画意里,点燃新时代梦想

    总导演黄景誉用“名篇名画名家”六个字来概括朗诵会的全貌,“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这座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城市,我们希望用这台诗歌朗诵会,用诗情画意点亮理想之光、信仰之光、时代之光,点燃大家对新时代的美好畅想”。

    十九大代表、主持人印海蓉朗诵了赵丽宏的诗作《春天,请在中国落户》。“这是我在十九大后参与的第一项重要演出工作。诗中的两个关键词‘春天’‘落户’与我们希望美好新时代的寓意特别吻合。‘春天’是富有朝气的、欣欣向荣的,寓意着即将到来的新时代;‘落户’就是我们想要把美好的时代长久地留在中国,这是人民期盼国家美好、富强的朴素的愿望。”

    朗诵会压轴,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共同完成了艺术节向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特别委约的作品:《时间的入口》。孙颙说,在撰写串联词时,吉狄马加的诗歌也在创作中,“我们竟然不约而同用了时间这个主题”。串联词里,“时间开始了/伟大的时间/又一次开始”;新创的诗里写道:“我们将再次出发,吹号者就站在这个队伍的最前列,他用坚定的意志、勇气和思想,向一个穿越了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吹响了新时代———前进的号角,吹响了新时代———前进的号角!”新时代,民心所向。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