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8
国际;专题

中国为全球科技合作贡献力量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袁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和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也越来越普遍,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推手。中国积极参与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并为推动各国科技合作、有效落实联合国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

    日前,正在纽约出席第72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会议的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会第20届主席王瑞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在科技创新促进发展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方面成果丰硕,“中国在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全球创新网络对接方面,正在实现质和量的双重突破。中国正在以积极的科技创新合作,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

    截至2017年初,中国已经与158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1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组织;截至“十二五”末期,已建立了包括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在内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49家。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启了九大创新对话机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六大科技伙伴计划,基本实现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全球覆盖。

    中国政府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关国家签署了46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涵盖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新能源等;设立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区等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通过科技合作,这些国家可以更便捷地应用相关技术,进而改善其人民生活,促进其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形态也在发生着历史性转变,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零散合作向统筹集成的转变;从跟踪型合作发展为互补型合作再到牵头组织型合作。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正从“被动跟随、服务辅佐”向“主动布局、支撑引领”转变。最新发布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现状报告》显示,从2006到2015年,中国的科研合作中心度由全球第十位上升到第七位,中国在全球科研合作的规模由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中国与多个发达经济体政府间科技合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德两国就“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建立合作机制,在发展战略、智能制造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中国与以色列科技合作也成果斐然:国家级的中以创新基金启动、以色列宇航工业公司与中航通飞签署民用航空器项目落地协议、中以加速器产业园项目落户广东珠海。

    在企业的国际科技创新方面,支付宝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商家,微信也已在1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中国的共享单车企业摩拜已在五个国家超过150个城市投放600多万辆共享单车,每天提供超过2500万次出行服务。

    同时,中国通过双边渠道启动了一系列科技伙伴计划,与发展中国家共享科技发展的经验和成果。2001至2015年,中国累计培训了来自1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近万名科技人员,为推动全球各国科技合作、有效落实联合国发展议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报纽约10月20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