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好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灵魂之所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咀嚼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作为文艺工作者的我,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新时代的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传承中华文脉,传播中国精神。
从一名刀马旦昆曲演员,逐步成长为文艺院团的管理者,我在31年的时间里见证了传统文化走过的崎岖道路,更感受到了如今不断向好的大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包括上海的“一团一策”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文艺院团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活力。
上海昆剧团,成为了唯一一家能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完全搬上舞台并开启世界巡演的艺术团体。今年,乘势而上的我们带着 《长生殿》 在各地巡演,连加座都被一抢而空。不过,比票房更珍贵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为了传统文化走进剧场,40岁以下的青年“昆虫”如今占到了80%。
我们以前经历过演员人数多过观众人数的困境,是党和国家对文艺工作的重视改变了这种局面,是几代艺术家对传统的坚守和热爱改变了这种局面。上海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推动了戏曲艺术欣赏受众的年轻化。我们最早进校园时,问学生昆曲发源于哪里,有人回答昆仑山,有人回答昆明,而今天的很多观众说:“我们是在大学里听着你们的昆曲才成为‘昆虫’的。”
戏曲艺术非但没有成为“老古董”,反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传统艺术要进一步发挥文化魅力,不仅需要年轻一代传承中华文脉,也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依托,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这些年上海各院团抓紧机遇,在世界舞台上主动“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近期上海拍摄的3D艺术电影 《霸王别姬》 《萧何月下追韩信》 等相继在国际艺术节上斩获大奖。
2016年年初,上海启动了“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系统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这项基础性工程,旨在梳理中华文明绚烂瑰丽的起源,挖掘中华创世神话的文化底蕴,目前已经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十九大报告为传统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全新的文化使命,传承中华文脉,传播中国精神,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期望。
(作者为十九大代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党总支副书记、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