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10
欢庆党的十九大

砥砺奋进,明天将会越来越美好

上海教育科技卫生系统党员群众积极收听收看十九大开幕大会直播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昨天上午隆重开幕。从科研院所到大中小学,从南极长城站的科研人员到援外医疗队的上海医生……奋战在上海科技、教育、医疗战线上的广大党员群众,通过电视、广播、网络,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激动、喜悦、振奋,洋溢在大家的脸上。

    大家纷纷表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使命在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上海浦东秀浦路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为了保证昨天上午收看电视直播,“墨子号”量子卫星团队的不少党员都在前一天赶着阅读文献、做实验。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做报告时提到“墨子号”,中科大“墨子号”量子卫星系统量子实验控制与处理机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廖胜凯很激动:“想到自己从事的是最前沿的研究,被一种历史使命、责任担当感激励着,我们将砥砺奋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昨天上午,正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为风云三号卫星发射做测试的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团队,组织基地临时党支部的党员集体收看电视直播。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风云三号某仪器主任设计师顾明剑说,报告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这正是风云卫星团队追求的目标。风云三号卫星上的仪器性能已与国际一流水准同步,未来风云五号的研发将更具前瞻性。

    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十余名越冬队员汇聚生活楼会议室。与祖国相隔万里,时差12小时,通过一根网线,队员们同步收看了十九大开幕大会直播。中国南极长城站站长助理、管理员于津洲是越冬队员里唯一一名“90后”,他说,中国近年来的极地科考成就让很多外国科学家竖起大拇指,“我将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放飞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昨天上午,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沪上高校,师生们聚拢在一块块大屏幕前,集中收看十九大开幕大会直播。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师生们激情豪迈,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在复旦大学,全校近3000名师生代表在四个校区的20余个报告厅、会议室,在寝室和实验室,收看十九大开幕大会直播。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许宁生说,十九大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生逢这一伟大的时代,能够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提高我国教育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当代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光荣和使命。

    在同济大学,可容纳3000人的四平路校区大礼堂昨天座无虚席。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陈义汉说,十九大报告发出了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声音,令人振奋。

    在浦东临港地区,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部分师生在各自的教学实习船“淞航”号和“育明”轮上,收看十九大开幕大会直播。学生们表示,一定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奋发图强,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踏实工作,创出更精彩的业绩

    在距离祖国千里之外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援外医疗队员们特地把闹钟调到清晨5点15分。5点40分,医疗队集合完毕,到达中港控的一楼大厅,一同观看十九大开幕大会直播。

    “我们起立并热烈鼓掌,身处异国他乡的我们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现场。”华山医院驻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医疗队队长吴钢教授说,瓜达尔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山医院正在承建中巴友好博爱医疗急救中心,护航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

    在新疆喀什二院的病房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医生张磊和患者共同观看十九大开幕大会直播。“作为援疆儿科医生,我将从点滴做起,以技术和理念援建并重,造福边疆儿童,让生活在祖国同一蓝天下的儿童都享受到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援藏干部傅欣昨天在雪域高原观看十九大开幕大会直播。他所在的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近年来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傅欣说:“我们将继续做好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以更加踏实而精彩的工作业绩,为脱贫攻坚事业、为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奋斗。”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