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9
文化

沪上文艺院团多部原创作品将集中亮相


    本报讯 (记者徐璐明) 近日,上海芭蕾舞团五个排练厅热火朝天,刚刚结束欧洲巡演回沪的上芭演员们顾不上休整,马上投入到紧凑的排练和演出当中。在喜迎十九大的日子里,上芭演员们为了能在冬季演出季中呈现完美舞姿而日夜拼搏着。

    据悉,即将启幕的上海芭蕾舞团2017冬季演出季中,上芭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上海大剧院为观众带来 《白毛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 《胡桃夹子》 四台原创芭蕾舞剧共计九场演出。10月27日、28日,《白毛女》将率先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与观众们见面。

    “传承”是上芭冬季演出季的关键词。芭蕾舞剧 《白毛女》1964年问世,如今接棒 《白毛女》 的已经是上芭第八代演员。其中,最年轻的冯子纯生于1999年,今年还不满18岁。“我们上芭任何一个演员,要成为真正的上芭人,都要经过 《白毛女》 这一关。传承《白毛女》 是上芭坚守的承诺。”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谈及 《白毛女》 时难掩激动。“以老带新”排练时,曾经饰演喜儿和白毛女的辛丽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地指导主演,首席演员范晓枫也将自己扮演白毛女的心得和经验传授给后辈。第二代 《白毛女》 编导之一林泱泱说:“如何将民族文化和西方经典艺术形式相结合,《白毛女》 为我们提供了榜样。《白毛女》 久演不衰更给予舞蹈人启示,我们要抓住时代的脉搏,创造出观众所需求的作品。”

    四幕芭蕾舞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 则首演于2001年,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的主题音调贯穿全剧,海派芭蕾艺术凭借其抒情细腻的特长,将这一缠绵悱恻的爱情传说进行了生动演绎。“一带一路”主题原创芭蕾舞剧 《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 首演于2010年,此次为了更生动地呈现异域风情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瑰丽,上芭舞美工作人员整修部分布景,同时重新制作男女主角的全套服饰以及部分重要角色和群舞的服饰。2010年,由上海大剧院与上海芭蕾舞团联合制作的上海大剧院版《胡桃夹子》 问世。之后,每到年末,看一场 《胡桃夹子》 已经成为众多家庭迎接新年的习惯。上芭驻团编导、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前艺术总监德里克·迪恩,在经典故事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元素,成为这版芭蕾舞剧 《胡桃夹子》 的看点。

    除此之外,上海歌剧院也于近日公布了2018演出季内容。作为重大创作项目,歌剧院将推出原创歌剧《田汉》 《李大钊》,以此唱响礼赞英雄的主旋律,展现先辈们的理想追求、民族精神和风骨气度。歌剧 《田汉》 由编剧盛和煜操刀,旅德作曲家苏聪作曲。作为中国的戏剧家,个性鲜明、经历丰富的田汉有着太多维度与视角来解读。歌剧 《李大钊》 则由姚远编剧,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许舒亚作曲。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