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黄启哲)历时三年有余,上海京剧院创排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 完整传承至青年演员一代。上周,传承版展演落幕,新一代演员收获业界鼓励的同时,也赢得台下观众的掌声。上海京剧院日前特别举办了专题研讨会。专家认为,展现时代思考的中国好戏不仅要传承下去,还要传承得精准,传承得精彩。通过优秀剧目的传承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模式,真正激活京剧艺术传统,融入时代。
回望过去的发展历程,上海京剧院推出过 《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成败萧何》《狸猫换太子》 等一批聚焦历史题材,镜鉴当下的好戏。与会专家认为,这不仅是上海京剧院在新剧目创作上最为显著的艺术成果,也是众多艺术家积年累月不懈努力的智慧结晶。眼下,随着剧院艺术队伍的年轻化趋势,如何把人才培养与剧目传承相结合,让优秀剧目延续它的艺术魅力同时,使得新一代延续前辈的辉煌更快更好地成长,是传统艺术共同面临的严峻考验。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在传承中提出一个词———精准传承。老师要在教学中毫无保留,年轻演员也要贡献当代戏曲人的智慧与汗水,让京剧的程式艺术在新编戏中得到完整呈现。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表示认同:“我们要传承剧目,更要传承剧目所体现的剧院一以贯之的艺术审美和文化追求。光是能够扛活儿,能够模仿,还不是最理想的戏曲人才,我们要培养能够深刻理解传统、学习传统,又敢于激活传统,有主动创作意识的表演人才。”杨东虎和董洪松两位青年演员,在三年多里对“精准传承”有切身体会。他俩一个是架子花脸、一个是铜锤花脸,各有长短,老艺术家为此因材施教,让两人有了明显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