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9月22日 星期五
12
专版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一一一徐汇区长桥街道“五违四必”区域环境和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纪实


▲长桥街道重拳出击,整治各类违章搭建,成效显著。
▲罗秀路沿街违建拆除后,围墙上增添的彩色墙绘成为社区一道亮丽风
▲百色路上的汇成中心街曾是脏乱差的“商业小城镇”,通过拆违整治,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为连通汇成新村的主要通道。
▲长桥街道体育花苑居民区经过综合治理后,环境怡人。
▲长桥街道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整葺一新的校园周边也成为文明宣传的阵地。

    黄浦江上,有江鸥翱翔,渡轮穿越;江畔,有高楼入云,车流不息;但繁华盛景的一隅,也有低矮窝棚、违章搭建,甚至还有风格类似凤凰古城吊脚楼那样的小屋,在江边偏僻处强行伸出一角,很煞风景。

    2016年下半年,上海向“五违四必”大刀阔斧举起“手术刀”。2017年伊始,关键一年的攻坚战正式打响,“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郊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作为全市补短板的重点工作,成为各级政府真抓实干的头等大事。其中,滨江岸线是其中最引入瞩目的“硬骨头”。

    在长长的滨江岸线上,徐汇区长桥街道坐拥的不是外滩、陆家嘴那样的高楼入云、霓虹鎏金,也不是浦江源头的青青稼穑、水波涟漪;相反,这里有的却是整整13万平方米的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和违法居住面积。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中,仅仅大半年时间,滨江这一大片“五违”已经拆除大半;同时,在相邻其他地块的“两亩地”“破墙开门”等“五违”综合整治也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长桥街道“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郊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正如火如荼开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滨江岸线打通19个堵点

    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精灵。

    在上海市区,黄浦江纵贯南北,穿城而过,这条母亲河承载着发展的期冀,见证着历史的烽烟,也寄托着吴侬软语中的乡愁与人情。

    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之间,浦江两岸共有45公里滨江岸线,在过去许多年里,这里并不连贯,人们只能在寥寥几处繁华地段的滨江步道上凭栏临风,徜徉美景,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自去年起,上海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将横跨数区的45公里滨江岸线在2017年底前实现全线公共空间贯通,这无疑对沿线各区和各街镇的“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徐汇区长桥街道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感到压力与动力同时到来。在3公里的长桥街道滨江段,“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有多难? 看看几组数字便能略知一二:

    沿线共有19家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中,100%有“五违”,其中,有16个市级督办地块、3个区级督办地块,“五违”面积从数百平方米到10余万平方米不等,而且用地“业主”中,有的是重要科研单位,有的是市政工程单位,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最特殊的是,还有2000羽在各种大赛上获奖无数的“鸽王”“鸽后”。要整治这13万平方米“五违”,不仅要做通各家单位负责人的思想工作,还得与“咕咕咕”的信鸽打交道,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19家业主中,有的十分配合,主动拆除了数百平方米的彩钢板临时库房;有的自己不具备条件,就委托街道代为拆除。不过,也有的需要三番五次上门发告知书、制定计划和督促整改。其中,还有一颗特殊的“钉子”,工作组花了三个月时间才终于拔除。

    为2000羽信鸽搬家

    这颗“钉子”正扎在徐浦大桥旁,一边还有一座衔接淀浦河两岸的景观桥淀浦河桥,是徐汇滨江五座景观桥中最南端的一座。由此,这颗“钉子”成为夹在徐浦大桥与徐汇滨江南拓段之间的断点,打通之后,徐汇滨江南部就基本完成腾地,可以进入公共开放空间的开发建设。

    这颗“钉子”,就是建在已有61年历史的上海市划船俱乐部里的大型鸽舍。

    上海市划船俱乐部隶属上海市体育局,其前身为上海划船总会,成立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当年上海划船总会的船坞与码头建于苏州河口,总会主要成员均为英国侨民。1956年,上海划船总会迁至龙吴路现址,1958年5月正式成立上海市划船俱乐部。俱乐部占地70余亩,建成之初拥有各种船艇200余艘,是当时远东最大的专业船艇训练基地,也是中国水上体育运动的发源地。

    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划船俱乐部中逐渐出现各种违法搭建,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中,有产证的仅有6442平方米。这些搭建出的房屋多用于出租经营,37家租赁户经营内容涉及大型犬类圈养、公共鸽棚、健身场馆、仓储、生产经营、住宿等。龙吴路沿线有众多居民小区,这些违法搭建特别是大型犬类和信鸽的饲养,让沿线居民深受其扰,街道不断接到投诉。

    划船俱乐部之所以成为最后的“攻坚堡垒”,其特殊性不仅在于违建面积大、牵涉到的租赁单位多,还因为里面有一群特殊“住户”———2000羽信鸽,它们的“家”是上海市体量最大的一座公共鸽舍,面积达600平方米。同时,它也是一个搭在违建上的鸽舍。

    鸽舍的主人将此处作为信鸽赛前训练的寄养点。这些特殊“居民”中,不乏参加过国家、市级、区级信鸽比赛的赛鸽,每次比赛都能获得不菲奖金。但信鸽们必须搬家,往哪里搬是个大问题。环线内再也找不到同样体量的落脚点,鸽舍主人自然不乐意拆除。

    工作组第一次上门沟通,老法师就拿出了一沓厚厚的获奖证书,要求给予每只信鸽一定的经济补偿。听到这样的要求,工作人员心中暗暗一惊。

    滨江贯通是板上钉钉的事,开发进程容不得讨价还价,从最初2月春寒料峭,到5月梅雨绵绵,再到夏意初现,工作组与业主先后展开了多次艰难的谈判。拉锯战不解决问题,工作组通过积极咨询、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信鸽找到新的落脚点,最终业主点头松口:“那就拆吧。”6月21日,挖掘机进场……

    历时几个月的艰难推进,上海市划船俱乐部内违法建筑最终得以全部拆除,印证了“五违四必”工作“没有例外,没有特殊”。

    鸽舍搬离后,划船俱乐部内600米滨江岸线旧颜变新貌,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工程徐汇段一个重要断点正式打通。未来,这里将变身一片“慢跑树林”。

    淀浦河桥完成建设后,徐汇滨江最南端将直达徐浦大桥,曾让居民们烦恼的违建地块,将成为环境优美的公共客厅,承载起滨江公共文化和景观休闲等重要功能。

    社区综合治理先啃硬骨头

    长桥街道成立于1985年,时间不算太长,但一些违建却是“历史悠久”,人称“百年老店”。这些因为历史原因“合情合理”甚至在当时是“合法出现”的违建,成为小区环境综合治理中的一道难题。

    在制定治理计划时,工作组做了一个决定:“先啃硬骨头!”从整体环境最脏乱差的小区开始,从涉及经济利益最典型的沿街破墙开店开始。

    硬骨头不好啃,在罗秀三村和长桥八村打响的“封门”整治“第一枪”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硬仗。

    罗秀路是长桥街道著名的“破墙开门一条街”,其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大多数破墙开门行成的沿街商铺都有几十年历史,而且经济效益相当不错。随着店铺不断更迭,经营户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老板已经不是当初破墙开门的第一代业主,情况千差万别,这也给前期沟通和后期拆除带来了许多影响。

    长桥街道拆违办一位工作人员碰到过一件让他想想就后怕的事。

    那是2016年的9月28日下午,街道拆违办公室走进一位老妇人和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屋里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孕妇猛地跨步上前,毫无预兆地一屁股坐下,紧紧抱住工作人员的大腿不肯松手。屋内没有旁人,工作人员也不敢和孕妇拉扯,只能劝她先松手,站起来好好说话。没想到,老妇人却反复告诫怀孕的女儿:“抱住他! 他不答应,你就别松手!”

    原来,这对母女在2015年刚买下一处破墙开店的沿街房屋经营香烟生意。有破墙开店的房屋比同类房屋价格贵几十万元,她们买下来就是为了长久经营。谁知道,才一年工夫,围墙上硬生生凿出的这扇财源滚滚的大门就要被封堵,这岂不是断了她们的财路,让买房多支出的几十万元房款打了水漂?母女俩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冲进拆违办,想要讨个说法。

    面对孕妇,街道工作人员不敢动弹,只能僵硬地站在原地,苦口婆心地劝说。过了一会儿,有个同事正好进来,赶紧帮忙打开执法记录仪的摄像头,记录下工作人员向这对母女做思想工作的全过程。从下午4时一直僵持到晚上7时,母女俩总算答应松手,回家再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扶着孕妇站起来身来的时候,这位工作人员才发现,自己紧张得脊背上已经出了一层薄汗。后来,他听说这名孕妇还有一周就是预产期,更是又惊又怕。

    前不久,这位工作人员在街头执法时,肩膀被人从后面拍了一下,回头一看,竟然就是那个当初让他紧张了半天的孕妇。如今,女子怀里已经抱着一个胖小子了。想想自己经历过的那个哭笑不得的下午,他感慨万千。

    一身正气拆出和谐收获锦旗

    去年下半年,短短57个工作日,罗秀路上先后封闭了53扇破墙开出的大门,其中,最后一天同时封掉了13扇门,整治力度可见一斑。在罗秀三村和长桥八村的沿街破墙开店整治结束后,街道又立即掀起了新一轮的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对小区内房屋破墙开门和占用公共绿地违法搭建等情况展开行动。仅今年以来,就已经封门117处,处理新出现的违法搭建17处、239平方米,补种绿化113处,整个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罗秀路上破墙开出的店面经常占路经营,修车铺、水果店、家电维修铺等常常把货物堆在道路上,行人途经这些地方,不得不借用非机动车道通行,不时发生老人小孩被撞倒撞伤的意外事故。关于这些占路经营的投诉,长桥街道过去每个月至少要接到七八起;严重时,还需要派专人驻守,制止店方的跨门经营行为。如今,整治后的罗秀路与过去大不相同,整砌一新的围墙上出现了漂亮的彩绘,既美化了社区环境,又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

    沿街的“脸面”洗干净了,小区内部的环境也大为改观。

    过去,罗秀三村里破旧不堪,破椅子、废弃自行车随意摆放抢占车位和搭棚擅自养鸡养鸽、储存杂物的现象不少,这些窝棚都不是什么规规整整的彩钢板小屋,而是房主像燕子衔泥一般,用陆续捡来的木棍、雨披等废物利用,一点点搭建起来的。外面看,窝棚像要随时坍塌的样子;走进去,老鼠乱蹿,让人心惊。通过整治,这些有碍社区环境的窝棚都被一一拆除,被毁坏的绿地重新恢复,车位也重新漆线划分,社区变得温馨、美丽,真正成为居民们温暖的大家庭。

    在每一次拆违行动中,居民们其实都在观察,看看这次整治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也观察这次整治是做文章给上面看还是真正要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从最初的冷眼旁观、半信半疑,到后来的主动帮助街道工作人员做思想工作、指出个别钉子户不顾大局的错误行为,长桥街道的综合整治在这场深入群众的战役中获得了胜利,这也就难怪还会有被拆违单位送来锦旗,感谢街道在拆违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截至目前,长桥街道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已进入尾声,“两亩地”成片违建也全部拆除,街道的拆违总量名列全区前茅。2017年还剩最后3个月,长桥街道年内“五违四必”区域环境整治工作只剩滨江生态环境整治中的最后几颗“钉子”。但是,综合整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长桥街道的拆违工作正向着下一个目标出发!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