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立行)“我们要感恩时代,更应歌颂时代。”《与时代同行 绘壮美河山—————陈家泠艺术大展》 日前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并放映彩色宽银幕纪录片 《陈家泠》。陈家泠作品研讨会也在北京举行。
陈家泠196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受教于潘天寿、陆俨少、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上海美术学院)任教。
本次展览分为“壮美祖国”“优美家乡”“和美世界”“精美生活”四个部分,以表达陈家泠爱祖国、爱家乡、爱和平、爱生活的情怀。
展览展出的作品全部是陈家泠近年创作的。作品题材从延安、太行山、梁家河直到杭州西湖,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壮美祖国”部分的系列作品。《延安晨韵》 的画面中,黄土高原沟壑雄奇,晨光若隐若现,树木葱茏接天———黄与绿,漫过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沟,让人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陈家泠说,他眼里的延安是熠熠生辉的,延安的光亮意味深长,那是生命力、活力、朝气凝聚而成的希望之光。而陈家泠的 《井冈主峰》,群峰苍翠、山川秀美。井冈山的美丽、崇高、气度得到了充分体现,观者更能从画面中感受到昂扬向上的生命力。正如陈家泠本人所言,他想通过这幅作品表现祖国朝气蓬勃的万千气象,把山川的郁郁葱葱融化在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空间里。50多年前,刚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的陈家泠曾登上井冈山主峰。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此次再上井冈山,陈家泠对井冈山的自然风貌和由井冈山所生发的革命精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因而笔下的井冈山更有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陈家泠应邀创作的巨幅作品 《西湖景色》 声名远扬。作品描绘了美如天堂的西子湖的湖光山色,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本次展览展出了陈家泠重新创作的这幅作品,并推出了“新杭州十景图”,道尽了陈家泠先生对故乡故土深厚的爱恋之情。
陈家泠先生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他打通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界限,也尝试将纯艺术融入到生活之中。
宋锦、云锦、缂丝、苏绣、丝毯等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织技艺的传承人,依据陈家泠画作创作了11幅巨型丝织艺术品,此次也同时在展览上亮相,其中包括云锦织造的 《雷峰夕照》、宋锦织造的 《曲院风荷》 等。超大尺幅的 《梁家河可美啦》 仅绣面就有10米宽。由于原作画面满铺,气势磅礴的大好河山需由无数断点组成,且成不规则排列,绣线很难表现,这是此次展出的所有刺绣作品中难度最高的一幅。两位刺绣大师足足花了20多天时间才完成前期的意匠图,后由30多位资深绣娘耗时3个月精绣而成。
陈家泠、陈亮父子合作创作的荷花缸、石榴缸,象征着和平、丰庆,每个缸的单体体积达1.6米×1.6米×1.6米,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彩绘艺术瓷缸,在创作难度和工艺制作难度上都有新的突破。
而在陈家泠作品研讨会上,与会评论家们认为,陈家泠的整体创作形成了“清、静、和、美、真、气、灵、变”的美学品格。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陈家泠始终坚持传统的高度又紧扣时代的脉搏,以其大美术的情怀,立足上海、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