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
3
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专题报道

为“草根”创业者搭建更大舞台


    ■本报记者 徐晶卉  见习记者 王嘉旖

    “如何保证你们的商业模式不在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复制”“你们的月增长率是否能快速抢占市场,完成‘圈地’”“你的核心技术究竟在哪里”……创业导师们的尖锐问题一个个抛出,让创业者们不停思考更优的商业模式。

    这是昨天发生在阿里巴巴全球诸神之战创企大赛评选上海赛区决赛现场的一幕。你或许以为只有拥有核心科技的创业公司才能来参加如此高规格的赛事,其实不然。从外卖早点到培训教育机构,“草根”服务业也可以成为创业者们的创新方向,只要你解决的是用户的“痛点”问题。

    年仅23岁的林志从自身的大学生活体验出发,发现由于普遍存在熬夜现象,不少学生虽有早餐需求,但经常赶不上食堂的“饭点”。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他在数年前开办了“时光店”外卖早餐。但创业导师提出,这样的商业模式较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如何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完成“圈地”,是林志团队在这一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博士后也来“掺和”教育培训行业? 别看关大勇是同济大学物理学院、电信学院双料博士后,但在中学基础教育培训方面,他已积累了十几年的办学经验。他的“智勇教育”布局创新教育领域,通过与公立学校合作以及自建基地授课的模式,尝试提高学生的科研思考和创新能力。模式很新,如何吸引人才入行? 关大勇发现,传统的师范大学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创新教育的师资要求,而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人才又难以被吸引到。如何突破人才瓶颈,是创新教育领域未来快速发展的关键。

    据介绍,今年参赛企业的数量相比去年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共有406家企业报名参赛,比去年增加30%。由于主办方将报名门槛从原先的初创期三年扩大到了五年,让更多做出了点“名堂”的企业有了一展风采、寻找更大舞台的机会。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