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
12
通信新干线

天翼 安全可依赖

中国电信26项成果亮相国家网络安全周


    9月16日,第四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上海拉开帷幕。中国电信以“天翼安全可依赖”为主题,出展国家网络安全周。通过“网络安全为人民”、“指尖上的信息安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安全生态圈”以及“未来安全向我们走来”四大板块的26项产品,集中展现中国电信在信息与互联网安全工作方面取得的各项成就。

    为进一步做好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中国电信利用自建技术手段能力,拦截国际来话中涉嫌通讯信息诈骗呼叫、网间和网内虚假主叫号码呼叫及拦截其它各类不规范主叫呼叫数量达11.6亿次。发送防范通讯信息诈骗警示类短彩信条数,达15.48亿条。

    据悉,在中国互联网大会“2017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论坛”上,《上海电信运用“欺诈骚扰识别模型”精确打击通讯诈骗骚扰犯罪》,从全国66件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2017中国互联网大会“具推广价值的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创新实践案例”奖。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运用采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建立基于账务计费话单覆盖本地与漫游的“移动欺诈用户识别模型”,极大地提高了主动识别诈骗骚扰电话的准确率和及时率。据悉,该模型对于当前根据经验特征手动识别恶意诈骗用户的识别率已达85.7%。同时,该“数据模型”还能够自我学习,提高对新产生诈骗模式的识别准确率。

    反欺诈平台塑造网络安全之盾

    2017年1月,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防范通讯诈骗系统上线展开全面网络反欺诈工作,其主要通过提取多重话单来源,分析主叫占比超高、长途漫游呼出比例超高、日活动基站数量超低、“0次呼”等特征,建立了98个核心字段号码模型,全量排查高度疑似号码。

    上线至今,上海电信防范通讯诈骗系统向有关部门提供了超过20万的万疑似欺诈号码。与此同时,上海电信向用户推出“闪信提醒”服务,用户接到疑似欺诈电话时,手机上立即收到短信提醒,告知用户该号码为疑似欺诈或骚扰,用户可根据情况进行下一步处理。截至今年7月,上海电信发送闪信提醒超过400万条。

    随着互联网不断创新发展,互联网信息泄密、网络欺诈、钓鱼网站等安全事件频发。2015年,中国电信推出网络安全产品“云堤”,基于中国电信全网带宽、高性能设备、以及覆盖全国的运维体系和技术团队,为用户提供DDoS攻击防护、域名安全防护、反钓鱼、网站安全等专业服务。这款面向政府和企业客户推出的运营商级网络安全产品,已服务近1000家客户。

    四大安全措施全方位防守指尖信息

    移动互联网时代,“机不离身”,手机支付、信息采集早已成为常态,诈骗、虚假类App也威胁到用户信息、资金安全。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近一年的时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而大多个人隐私泄露与网络诈骗都是在人们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发生的。

    在用户信息安全方面,中国电信专门设计了“移动恶意应用监测与防护系统”。该系统采集各类APP安装包样本,对其进行安全性监测分析,并建立恶意链接特征库。当用户访问恶意应用下载链接时,该系统能够实时告警及拦截,并引导用户下载官方版本。此外,“移动恶意应用监测与防护系统”集中提供辖区内移动应用发布态势,监测恶意应用的发布和传播情况。

    中国电信还推出了包括“二维码检测”和“URL链接检测”在内的恶意链接快速检测服务,对于一切未知来源的二

    维码和链接用户都可以先“扫一扫”、“测一测”,确定安全再行打开。

    在移动支付行业拥有一席之地的中国电信“翼支付”,也有一套关于如何守护用户指尖信息安全的心得。日前,“翼支付”研发了一套经过深度定制的互联网威胁预警体系:网络威胁安全预警平台。该平台采用最前沿的互联网安全架构,整合了异常流量实时安全分析、攻击溯源、攻击类型等模块,能监测到DDOS攻击、木马攻击、蠕虫攻击等主流攻击行为。此外,该平台能在各促销活动或重大特殊活动中进行安全监控,在1分钟内为安全应急响应团队提供完整的攻击源IP、攻击源地区、攻击流量、攻击类型等分析结果,极大提升了安全应急响应效率。

    针对O2O平台用户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恶意用户在平台上虚假注册、盗窃账号进行诈骗营销的现象,中国电信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全新的通信安全监测体系———“晓致安全云盾”。主要铲除O2O平台在账号注册、信息发布、交易等关键业务环节存在的欺诈威胁,识别并拦截用户恶意行为。保障用户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企业利益,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态势感知构建安全生态圈

    随着企业信息安全系统的不断升级和优化,企业更为关注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中国电信在深入分析与研究常见安全漏洞与流行黑客攻击手段后,结合自身拥有的网站大数据信息平台,开发出全新的综合性安全系统———“网站安全大数据态势感知分析系统”。

    该系统为各企业提供7×24小时的实时监测服务,包括主机漏洞扫描、篡改监测、木马监测、敏感词、暗链监测等服务,一旦发现高危或紧急安全漏洞,第一时间以短信、邮件、电话等方式告知客户。迄今为止,该平台完全成了超过五万余网站的安全监测。

    除网站安全监控外,中国电信还将大数据运用在了包括区域客流监控预警、景区客流监控、商圈客流监控、城市道路监控等城市安全领域和金融诈骗专题研究等方面。

    以大数据在区域客流监控预警中的应用为例,中国电信以专业的预测、预警模型综合分析基站数据、用户网络行为,可为公安及政府提供热点时期、地点的高密度人群监控预警。

    量子通信升级未来安全网络

    此次展会上,中国电信分别展出了基于城市物联网与量子通信技术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展台上可以看到基于智慧城市应用的智能井盖及环境监测应用。该应用基于中国电信NB-IOT网络,自2010年起在上海世博园区商用,对园区的各类井盖进行24小时监控和报警,防止因井盖被盗或者翻转带来的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借助物联网NB-IoT网络可以帮助实现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监控和防盗,而以空中远程通信为核心的“飞控网”则能为网内无人机等设备提供对终端、客户、飞行路线的实时管理与集中控制,改善目前消费类无人机的监管情形。

    此外,中国电信从2014年开始跟踪和推进“量子保密通信”相关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工作,与国内量子保密通信团队紧密合作,目前已取得诸多成果。2017年4月,上海国盾和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合作,已在上海建成长达1000余公里的金融量子城域网络。展会现场,观众还可以与“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近距离接触,观看到非加密视频窃取的全过程,现场感受“量子技术”的魅力。

    摄影 费锋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