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9月18日 星期一
T4
奋楫喜迎十九大特刊;创新篇

杨浦:四创联动,“创”字成品牌


    本报记者 钱蓓

    【名片】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万众创新示范区。

    2010年,被科技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2016年5月,成为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域示范基地;2016年12月,被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列入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到2017年,基本建成高水平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到2018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走在前列,引领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创业创新发展。

    【数据】

    到“十二五”期末,杨浦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1%;科技园区对区域经济贡献比重达到8%;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十一五”期末提高5.1%,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年均增速达18.1%,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年均增速20.2%。

    “双创周”让杨浦迎来展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成绩单的绝好机遇。这个从“工业杨浦”“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走出独特转型之路的城区,在2016年5月成为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域示范基地。一年来,杨浦完成与“双创”有关的投资总额95.66亿元,同比增长42.2%。

    长阳创谷正是“科技创新引领辖区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这个园区原是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纺织机械厂,伴随着纺织行业式微,工厂先减产再停产,闲置等待多年,等到了变身创业园区的机会。杨浦科技创新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联手规划开发,把占地11万平方米的厂房改造成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多元开放的双创空间,吸引了摩拜单车、智能云科、英语流利说、启迪之星、创合社区、优客工场等大批知名“双创”企业入驻。

    进入“双创”节奏的杨浦,结合城市更新推进一批老厂房的资源调整改善,目前区域内城市概念园、“互联网+”产业园、凤城巷、腾讯众创空间二期等老厂房改造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未来将形成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的创新生态格局。位于东部战略区的杨浦滨江,丰富的滨江老厂房资源也将通过城市更新,成为建设滨江国际创新带的重要资源。

    目前,杨浦区集聚了包括7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内的科技园区20家;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90人,约占上海的五分之一。大的总部型、国际型企业,小的科技型公司都能在此地找到空间、找到人才。杨浦吸引了耐克、汉高、大陆汽车、AECOM等界500强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落户,还在推动西门子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帮助李尔打造全新的亚太区总部及研发中心。“蚂蚁雄兵”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遍地开花,目前统计有7000余家,优刻得、悦易网络、新卡说、宝存信息、途顺网络、永辉云创等一批“互联网+”和“四新经济”企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部分已成长为“独角兽”和“隐形冠军”;华之邦、鲁班软件、梅思泰克、有孚网络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进入了上市准备阶段。

    杨浦区委表示,要让“创”字成为杨浦独特的商标和品牌,为杨浦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