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张江正快马加鞭建设“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根据规划,到2030年,张江综合性实验室要跻身世界一流实验室行列。
【数据】
截至“十二五”末,张江核心园累计注册企业超过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68家;现有各类研发机构400多家,外资研发机构138家,国家、上海市级研发机构60多家,高等院校及其分院10余所;创新创业人才高度集聚,园区从业人员约36万人,其中博士6000多人,硕士4.3万余人,本科12万人,归国留学人员7500余人,境外人员4300余人。
本报记者 唐玮婕
今年8月,酝酿许久的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公布于世。这片总面积约94平方公里的区域,将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基础,转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和新产业的培育之地,现代新型宜居城区和市级公共中心,世界一流科学城。
三大科创要素集群正从北至南在张江科学城依次布局:北部,依托国家实验室核心区,集聚大科学设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中部,结合孙桥地区和李政道实验室,集聚国际一流实验室和科研院所;南部,结合国际医学园区,形成以医疗为特色的国际院校、研究所集群。
目前,落地在张江的“大国重器”不断升级,有望释放出更多科技“能量”。2018年底,上海光源二期第一条完工的线站预计出光;第四代光源———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正在调束、建用户装置和线站;继上海光源后第二个落户张江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将开展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相关研究等;上海超算中心2017年将实现5000万亿次左右计算能力的部署,填补现有计算资源的缺口,为国家科学中心服务。
作为张江“医产业”的两大核心基地之一,自整体融入张江科学城建设以来,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医谷”)实现了与张江在规划、产业、产城融合等方面的联动。未来,无论是在高端医疗服务产业发展,还是在教育、交通、商业配套、居住设施方面,“医谷”都将有飞跃与提升。
建科创中心,人才是关键。今年,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在浦东揭牌成立,推出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九条措施,在海外留学生群体中引起热烈反响。同时,新区还通过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促进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进一步优化海外人才配套服务环境等举措,不断集聚国际化高层次人才。
从“园区”转向“城区”,张江科学城还将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完善科学城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让更多科技人才在此安居乐业、迸发活力。
一直以来,“人才公寓”都是极富张江特色的案例。截至目前,张江园区的核心区域已有9个人才公寓项目,满足了不少科学家、科研人员、高级人才的居住需求。而以“小街区”模式为特色的张江国际社区人才公寓(一期)项目即将启动,张江人才公寓将就此升级为4.0版。另据规划,张江科学城拟通过增加居住用地满足就业人口的居住需求,规划新增约920万平方米住宅,其中,890万平方米采用租赁模式。
在张江,不断冒出的科技型创业企业源源不断地为科创中心建设输入新鲜血液。傅利叶,正是一家在张江本土孵化出来的智能科技企业———两个“80后”创始人在张江起步,研制开发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带有“触觉”,已经从实验室进入商业化,将造福更多肢体残障人群。眼下,张江孵化器旗下运营着7个专注E产业的孵化空间,总孵化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经过近十年的运营管理,已累计孵化了2500余家企业,撬动社会融资近百亿元,一批又一批创业企业从张江孵化器脱颖而出。
张江中区的国际创新港则是以国际化为导向的众创集聚区。主楼纳贤路800号内已入驻多家国际高端的众创机构,入驻企业近200家。为充分彰显张江“双创”风采,为全球创业者了解张江、进驻张江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张江园区还在国际创新港主楼一楼打造了“张江国际创新创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