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9月11日 星期一
5
时评;综合

在沪举办的中国家博会大讲堂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谈工匠精神---

不仅是身怀绝技,更是价值引领


    ■本报记者 范昕

    “以往我们说起工匠,想到的总是身怀绝技,作品精良的物质生产者。其作品中所含有的文化内涵,就是一种匠心。到了今天,我们说工匠精神,就是要用工匠的作品和技术,引导社会大众的价值观。”昨天下午于上海举办的中国家博会大讲堂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带来一场名为《古为今用:新时代中国家具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的演讲。从家具说到故宫,单霁翔说,工匠精神不仅指手中的制作,更是指手中每一样东西所浸润的情怀,那是精神领域的象征。

    再过几天,午门雁翅楼将迎来“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与《清明上河图》齐名的国宝《千里江山图》,将第三次走出深闺,与观众见面。作为近几年新开放的众多场所之一,午门雁翅楼已经成了世界博物馆中最大的临时展厅,专门举办特展,仅今年就举办过“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平日这里每天能吸引观众约1.3万人次,大大分流了故宫一些主殿的压力。

    红墙黄瓦的紫禁城里,超过186万件文物默默讲述着历史。如何让这些文物活起来,近年来,故宫努力探索让蕴藏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单霁翔介绍,5年前故宫对外开放的区域仅有30%,今天,这个比例达到78%。过去人们游故宫,习惯性地只走中轴线,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恢弘宫殿。今天,从前很多“观众止步”的地方都经过改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聚集起人气。比如武英殿成了书画馆;慈宁宫成了雕塑馆;东华门城楼成了古建筑馆,专门搭建起二层平台让观众近距离观察古建筑的很多构件;前年开始,过去从未开放的故宫西部区域呈现在游客眼前,这是那些皇太后、太妃、太嫔生活的地方,建了很多的佛堂、花园,很多年轻人对这里很感兴趣,一进去就找“甄嬛”住什么地方;人们可以登上故宫的部分城墙,俯瞰紫禁城甚至北京城;从前人们只能远远拍照的角楼今天可以走进去了……单霁翔说,“再奋斗三年,故宫对公众开放的面积将超过80%。”届时,紫禁城将迎来她的六百岁生日。

    说到家具,单霁翔认为,明清家具凝结着老祖宗留下的很多智慧。讲堂现场,他以PPT展示了100件分属床榻、椅凳、屏风、桌案、橱柜等10个门类的明清家具精品。其中明代一只黑漆棋桌以精妙的设计让人大开眼界,合拢是四足木桌,打开后为八足棋桌。无论明代家具的简约人文,还是清代家具的雍容华贵,无不让人们体悟古代匠人匠心,与此同时引发的,还有对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层思考。

    单霁翔透露,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开馆在即,位于156米长的南大库。“上千件明清家具将在这里集中展示,有的会布成场景展示,有的将采用仓储式展示,目前我们正在设计展架。明年的家博会上,我们也想带着明清家具参展。”至于今天的家具制造应该怎样赢得人们的喜爱?单霁翔说:“今天的家具制造业,不是比谁做得更快,而是要比谁做得更有文化,更能提升人们的精神品质。”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