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9月03日 星期日
3
综合;公告

文化广场整修完工,首个剧院开放日带观众看细节

让花香也成为剧场的“人文标识”


    本报讯  (记者黄启哲)“能不能引进百老汇的音乐剧 《汉密尔顿》?”“做不做德语音乐剧GALA嘉年华?”昨天,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历时半个月的集中整修保养完工,迎来首个剧院开放日。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化身导游,为近百名观众第一时间揭开剧场的新面貌。而随着近年文化广场演出剧目水准与数量的提升,观众对演出也有了更高期许,不少资深观众借开放日向剧院提出了观剧需求。

    集中整修保养后,文化广场将优化观众体验落于许多细微之处。步入剧场正厅,清雅香气阵阵袭来。张洁说:“这是专门为文化广场量身定制的味道———‘上海香’。”在视听之外,文化广场首次尝试让气味也成为剧场的“人文标识”,以栀子花、玉兰和夜来香等混合而成的香氛,为剧场观众带来更独特的体验。观众席扶手上新增的二维码,可以让人们身不离席获取当晚演出的电子节目册,并能通过网络及时向剧场反馈演出和服务意见。据介绍,种种细节的完善,是为了观众身之所至、鼻之所闻、手之所及,都能体会到润物细无声的服务,让走进剧院成为一种享受。

    剧院开放日不仅让舞台艺术延伸至日常生活,更是剧院面对观众、普及艺术的绝佳渠道。开放日活动现场,从文化广场剧院外围的绿化景观,到剧场内部的设施布置、舞台装置,参加活动的观众仿佛置身文化景点,许多人一边聆听讲解,一边拍照留影。而随着导览,以往因看演出而匆匆掠过的建筑与风景,此番得以被细细品读。沿着剧场廊厅的照片墙,历经风雨的文化广场徐徐展开它的历史画卷:从文化广场的前身逸园修建,到2010年建成亚洲最大的地下音乐剧剧场,再到2011年9月23日,“上海文化广场”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新的文化地标……这场“文化之旅”既没有嘈杂的扩音器音效,也不见为听清讲解内容而扎堆的人群,参与者只需戴上一副无线耳机,就可以清晰听到讲解。而对剧场的常客来说,白天的“故地重游”更像是一场文化寻踪。开放日勾起的回忆中,那些幕后故事最为观众津津乐道:为配合《剧院魅影》的演出,文化广场把“V5包厢”设置为剧中“魅影”的专属包厢,戏中有戏的设计让观众身临其境。为了呈现原汁原味的音乐剧《莫扎特》,文化广场特意挑选了维也纳驻场版,不惜工本地将所有布景道具服装一一从维也纳运来,成为上海经典音乐剧引进中非常罕见的案例。这些案例也伴随演出,成为音乐剧普及推广的鲜活故事。

    此次整修不仅在细节上提升了观众体验,舞台作出的调整也将能满足更多国际水准剧目的演出需求。新增的四根吊杆,使舞台设备更符合国际一流演出团体的硬件标准,也让演出区域更靠近观众席,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弧形台口形成的距离感。另外,舞台控制的操作系统也相应升级。一套国际最新的操作系统被引进至剧院。灯光、音响、舞台机械可以一键同步操作,舞台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下半年,文化广场将首度推出《西区故事》《律政俏佳人》和《摇滚莫扎特》三部大戏,此次设备升级将为对接国外演出团体提供更优质的硬件条件。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