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9月01日 星期五
5
时评;国内;广告

时速4000公里,人体能承受吗

“高速飞行列车”项目负责人:缓慢加减速,几乎无影响


    本报武汉8月31日专电 (驻鄂记者钱忠军)2000公里的路程,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在未来,这或许并不是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在8月30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空高峰论坛上透露,航天科工集团目前正在对“高速飞行列车”进行技术攻关,列车未来时速或达4000公里。该项目将落户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刘石泉介绍,航天科工已联合国内外20多家单位开展了“高速飞行列车”的研究论证,成立了国内首个国际性“高速飞行列车”产业联盟。目前,项目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已拥有200多项专利。项目将按照最大运行速度1000公里/小时、2000公里/小时、4000公里/小时三步走战略逐步实现:2020年前完成关键技术突破;2023年前完成全系统演示验证,同步形成时速600公里载人能力,研制出最大运行时速1000公里的列车,建设区域性城市飞行列车交通网;2027年前,研制出最高时速2000公里的列车,建设国家超级城市群飞行列车交通网;研制出最高时速4000公里的列车,建设“一带一路”飞行列车交通网,最终形成一张继航天、高铁、核电之后的中国新名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高速飞行列车”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毛凯介绍,“高速飞行列车”的原理是利用超导磁悬浮技术与真空管道技术,列车车厢在接近真空的管道中运行,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实现超声速的“近地飞行”。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对设计和验证提出很高的要求。

    毛凯解释,“高速飞行列车”进入高速运行状态前有个缓慢的加速过程,加速度比飞机启动要小,加速的时候,是按照人体能承受的加速度慢慢加,到一定的速度后,就开始匀速巡航;减速的时候,也是按照人体能承受的范围慢慢减,高速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为给列车留出足够的加减速时间,站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约为300公里。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