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8月31日 星期四
4
专版

跬步千里:细数奥迪入华30年


1996奥迪200下线
奥迪Vorsprung进取:以用户为本,不断推进数字化、可持续和城市化
新奥迪A6L以进取之姿完美延续了豪华C级轿车市场王者传奇
奥迪Q7e-tron
创新品牌体验空间,全面展示奥迪前瞻未来出行解决方案
1999A6下线

    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30年前,时任德国大众董事长的哈恩(Karl Hahn)博士得知,中国一汽正在寻找国际合作伙伴,以解决中国国内高档轿车空缺的问题。当时,这位61岁的“老汽车人”极富前瞻性地看见了中国轿车业巨大的市场潜力。

    一汽与大众,一个是为振兴中国汽车工业而追寻,另一个是为拥有更大发展规模而寻找,两家企业一拍即合。1988年5月17日,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标准的高档车技术转让协议,从此开启了中国高档车合资企业的大门。而同时,一汽与奥迪的合作之路也一走就是近30年———一个充满骄傲、辉煌与传奇的30年。

    书写历史的开拓者:首推“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汽与奥迪合作,初期得到的不仅仅是3万台奥迪100车型,更是一条拥有15万辆产能的生产线。

    80年代末,中国社会对高档轿车的需求大大增加,一汽引进世界顶级汽车品牌的技术,打开了国内市场这片蓝海的第一步。

    1988年,奥迪100轿车在长春组装成功,彻底改变了国人对于国产豪华车的认知和期待。这批奥迪100采用流线型设计,是全球第一款风阻系数仅有0.3的量产轿车,一上市就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竞相采购的高端车型,开启了中国高端公务车的先河。

    奥迪100在中国的火爆热销,促使一汽更加认真地思考如何才能在中国高档轿车市场扎根。从合作之初一汽便深知,奥迪的技术转让只是提供“输血”,而中国汽车工业更需要培养自己的“造血”能力。对一汽来说,不能停步于简单组装,而要实现生产、研发、采购、营销本土化,因为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土资源来生产和经营奥迪,才能实现中方利益的最大化。

    推进“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势在必行,但是怎样才能延续奥迪产品一贯的精良材质和精湛做工,尽快提升奥迪品牌在中国的形象? 这个问题,在奥迪“全球统一品质”的严格要求下迎刃而解。

    奥迪始终秉持“同一星球、同一奥迪、同一品质”的理念,不仅实现了整车全球同步研发、引入,而且保证每一个零部件都符合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在一汽-大众奥迪内部,对于零部件有三重严格的认可标准,包括供应商的自检、一汽-大众的认可以及德国奥迪总部的认可。由此,一大批本土零部件企业在需求倒逼和自身努力下,逐步达到了奥迪的全球质量标准,它们不仅为奥迪提供配套零部件,还参与到国际豪华品牌产品的开发之中,甚至参加了我国相关领域标准的制定。2000年,第一家由一汽-大众奥迪培养的本土零部件供应商走出国门,成为奥迪全球采购供应商。如今,已有数以百计的本土供应商进入奥迪全球采购体系,加入全球零部件的竞争。

    除了最高标准的零部件外,国产奥迪成为公认的高档车品质标杆的关键,还在于拥有世界级的制造工艺,卓越的生产管理流程,以及一流的汽车技术人才。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汽-大众的奥迪生产线就完全按照奥迪的全球标准来打造。在后期的建设中,也一直引领着国内汽车生产线的高标准,比如在奥迪Q3投产时,一汽-大众引进了国内汽车企业中首条800吨钢铝混合开卷落料线。现在,长春和佛山两大高档车生产基地南北呼应的布局已经形成,它们拥有行业领先的全数字化冲压车间、完全满足“MQB/MLB平台车型”生产需求的焊装车间、先进的总装车间以及“零污染”涂装车间,标志着一汽-大众成为国内顶尖、全球领先的汽车生产商。

    在研发领域,一汽-大众奥迪实现了全球同步开发。从1996年开始的奥迪A6(C5)加长开发,到奥迪A6L和A4L的本土适应性二次开发,再到奥迪A6L(C7)、Q3的中国专属装备开发,中方参与本土化研发的人数和完成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为奥迪建立国际高档车品牌的“中国标准”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车身开发、动力总成匹配到底盘优化、零部件开发,一汽-大众形成了完整的整车研发体系。而奥迪亚洲研发中心的成立,更象征着“本土化”进一步在中国深入发展。

    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一汽-大众奥迪本土化进程的标志,不管是车间主任还是一线工人,接触的都是奥迪全球最先进的管理和操作规程。公司建立了包含TTA国外培训、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基础培训等内容在内的完整培训体系,每款新车型引进前,都会派几十甚至数百名员工到德国奥迪总部学习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技术工人到工程师,到管理人员,一汽-大众奥迪的业务骨干由此慢慢培养出来,客观上带动了中国汽车人才的高端化。

    1996年,奥迪在北京设立了售后服务部,这是中国高档车品牌首次引入营销概念。随着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的成立,奥迪品牌在中国实现了渠道整合,建立起涵盖市场、公关、销售、服务的崭新营销体系。2013年,以“愉悦用户”为核心的“领先者战略”发布,指导奥迪实现了产品销售结构、用户满意度和品牌形象三个方面的高质量提升,加快了品牌从“最具价值”到“最具魅力”的转变。坚持“奥迪全球标准”和“全价值链本土化”的一汽-大众奥迪,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在与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精诚合作中,助推后者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成为了奥迪实施本土化发展战略中最显著的“溢出效应”。作为中国第一个超过400万辆级的高档车品牌,一汽-大众奥迪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全价值链提升均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断创新的变革者:实现品牌价值与用户需求共鸣

    三十年前,国人的“结婚标配”是冰箱和自行车,而现在,中国精英阶层的“结婚标配”是房子和车子,奥迪在国人心中悄悄埋下的“豪华”与“品质”用车理念,如今正逐渐生根发芽。30年来,奥迪融入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见证了中国的时代变迁,更见证了无数中国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成为几代国人“豪华车”记忆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世纪伊始,当人们提起豪华轿车,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奥迪,因为一汽-大众奥迪先前交出的奥迪100“成绩单”早就夯实了群众基础。2000年10月,国人终于等来了为私车消费开启绿灯的“十五计划”,如何应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一汽-大众奥迪认真思考的问题。奥迪明白,在争夺私家车市场的“战争”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消费者明白奥迪的品牌价值。

    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一汽-大众奥迪决定从以产品为核心过渡到以人为核心,即一切的新设计、新技术都是为了用户的需求服务。毕竟,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有不同的消费偏好,要想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奥迪必须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实际上,奥迪恰恰是第一个读懂中国消费者的豪华汽车品牌。1999年,奥迪A6开创性地实施了加长轴距的做法,增加了车型的尺寸和后排空间,满足了中国多人口家庭的实际用车需要,使“加长版”豪华车成为一时的风潮。

    “从全球到中国”,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和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洞悉,令奥迪频频引领中国车市认知的变革。颇有远见的奥迪还领先市场近十年提出了“个性化”和“年轻化”的概念,并从这两个概念着手,将Q7、TT等车型导入中国市场,提升了奥迪的品牌形象。

    2013年,奥迪实现了90%的用户都是非政府用户。从A0级到D级车、从轿车到SUV、从跨界旅行车到超级跑车,一汽-大众奥迪不但实现了全车系覆盖,其推出的奥迪A3、奥迪A5、奥迪A7、奥迪R8等极具个性的车型,更满足了中国用户年轻化、运动化的用车要求。曾经占据公务车三成市场的奥迪,最终以全面的产品阵容完成了华丽的形象转变,以完美的姿态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成功者的梦想之车,引领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变革。

    除了多样化的车型、高标准的质量等“硬实力”,奥迪强大的“软实力”也不容忽视。一汽-大众奥迪早在2016年就启动了用户形象战略,组织聚集了来自各行业、领域的名人车主,“年轻、活力、创新”是他们的共同特质,而奥迪“进取、尊贵、动感”的品牌精神也经由他们传递给更多人。而当市场上的车企都纷纷转而强调“用户需求”时,奥迪再一次先人一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概念:情感需求。

    两个月前,一场欧洲足球豪门拜仁慕尼黑与阿森纳之间的比赛在上海体育场开赛,———这场精彩的赛事正是由奥迪带来的。

    自2000年起,一汽-大众奥迪已经多次促成拜仁慕尼黑及其他欧洲豪门球队访华比赛,并渐渐形成了传统。奥迪瞄准了足球运动在中国庞大的用户基础,并动用自身世界顶级的足球优势资源,以举办商业比赛、青少年足球训练营、“奥迪移动球迷之家”等活动形式来增强奥迪品牌与足球运动的关联粘性,在用户和奥迪之间建立“足球”这样一条新的感情纽带。这条纽带带来的不仅是消费者对奥迪品牌好感度的提升,更是真正实现了奥迪与消费者多方位的互动沟通,使奥迪能够更加了解消费者的诉求。可以说,“情感需求”之所以有别于“用户需求”,就在于当别人还在想如何吸引、迎合用户时,奥迪就已经在想怎样把用户的心留住了。

    在艺术与文化、赛车、环保和教育等领域,一汽-大众奥迪创新的营销手段也堪称行业的典范。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通营销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奥迪独创了一套名为“1+1+1”模式的有机营销体系。在这个高效营销模式的引领下,奥迪在组织架构、营销手段、营销层级三个纵向维度上打破区隔,成为了一艘海、陆、空全覆盖的“航空母舰”。由其打造出的“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奥迪音乐周”等业界知名的跨界营销平台,则帮助奥迪树立了更加立体和丰满的品牌形象。

    2000年,奥迪全球统一标准的国内首家高档车4S经销商店开业,标志着高标准的售后服务体系正式进入中国。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奥迪也很早就启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以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截至今年6月底,奥迪在华已经形成覆盖195个城市、467家授权经销商的成熟网络体系,还通过多种终端销售模式打造了多元化的服务终端。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能力,一直是奥迪积极追求的目标。

    要想为400万用户提供更加互联的移动出行,仅仅依靠现有的条件显然不够。对于奥迪而言,只有不断突破传统服务管理理念,聚焦服务忠诚度和全渠道数字化服务体验,真正成为一家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才能持续引领汽车产业发展。

    据悉,一汽-大众奥迪正在开发一款能链接全国400余万用户的超级App。这款尚在打造的超级App,除了具有常规的买车、保养、修车等服务,更重要的是能与车主直接进行沟通,一对一解决车主的问题,实现去流程的个性化服务。目前,一汽-大众奥迪具备基本功能的应用App———myAudi已经上线,通过提供个性化配置、拓展服务范围和探索新的服务领域,奥迪将在未来赋予用户更灵活的选择。

    相关数据显示,奥迪品牌的个人用户已经达到了87%。总的来说,个人理想的实现往往会引领家庭幸福,而奥迪正是以此为愿景,在助力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家庭注入新的活力。2017年7月27日,J.D.Power发布了2017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研究(CSI)报告,一汽-大众奥迪位列豪华车品牌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一汽-大众奥迪连续五年蝉联J.D.Power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研究(CSI)豪华车品牌冠军。实际上,凭借完善的销售和服务体系,一汽-大众奥迪已21次摘得J.D.Power公布的“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冠军和“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冠军。作为最早走进家庭用车的国际豪华品牌,奥迪始终致力于做顾客满意的“坚强后盾”,与百万中国家庭共同成长,奠定了豪华汽车在国人心中的标准。

    时代风向的引领者:永不停息地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奥迪深耕中国市场的30年,实际上亦是引领中国豪华车消费潮流的30年。站在科技潮头的一汽-大众奥迪,基于数字化、城市化、可持续的战略思想,永远奔跑在智能、环保领域创新的道路上。2017年7月11日,以“未来的豪华”为主题的奥迪全球品牌峰会,在巴塞罗那盛大开幕。此次峰会全方位描绘了奥迪品牌的未来发展方向,展示了奥迪科技的最新前沿成果,其全方位的探索正应了奥迪所言的那句“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正如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教授所说:“奥迪正在经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转型,向成为高档数字化汽车公司迈进。在拉丁语中,‘Audi’是聆听的意思。对我们而言,这意味着:聆听人们,聆听我们的用户。我们聆听,无论他们为我们鼓掌,抑或是给予我们批评。当他们需要更多或者需要更少时,我们去倾听他们的话外之音,给他们创造更多惊喜。”

    今年1月,奥迪和一汽集团在长春共同签署了《一汽、奥迪十年商业计划》,双方针对在21项核心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达成高度一致,以此作为未来十年工作开展的共同依据。按照计划内容,一汽-大众奥迪将继续扩大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产品线,从而覆盖豪华品牌最重要的六大细分市场,其中新能源车型及其相关的服务领域将成为今后合作中新的重点。同时,双方约定将在继续深化现有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广泛地在全新领域开展合作,其中包括智能互联、移动出行、联合数字化项目、金融服务合作等众多核心业务领域。

    实际上,早在2016年10月,一汽-大众奥迪首款量产C级新能源车型奥迪A6L e-tron就已正式下线,由此开启了一汽-大众奥迪全新的新能源产品时代。按照规划,在全面导入e-tron车型的同时,奥迪将深化新能源战略,进入纯电动时代———首款纯电动SUV将于2018年首发,2020年奥迪将推出3款独特设计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到2025年,奥迪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的每4辆车型中将有1辆是电动车,奥迪用户还将有机会驾驶氢动力汽车。

    毫无疑问,这一切,让外界见识到了奥迪深耕中国市场30年后的战略性预判,30年是一个阶段数字,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奥迪已做好迈向未来的准备。未来,奥迪将以开创性的品牌理念,突破性的科技,为高档车未来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价值,描绘更智能、更互联、更环保的未来出行愿景,持续引领汽车产业发展。在新起点上展开“2025战略”的奥迪,将会以更宽阔的视角看待市场竞争,不断巩固和提升自身行业领导者的地位,为下一个30年积蓄力量。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