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8月30日 星期三
4
专版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梦想成真的地方


▲贝达药业董事长兼CEO丁列明(中)在实验室指导科研人员工作
▲春风动力国宾车载誉归来
▲老板集团 王振宇摄
▲西奥电梯 赵亢摄▲七彩斑斓的布艺城

    这是一个技术创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属于为实现梦想不断拼搏的人们。

    从上海松江沿着G60高速,一路向西南到嘉兴,再到杭州,一条科创大走廊正在形成。近日,上海、杭州、嘉兴三地在沪正式签署《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地区融合发展再出新动作。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正处在杭、嘉中心点上。在这里,创业创新正在成为一种常态。

    今天,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成立暨2017中国科技成果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上海正式召开。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创业创新为引领,全力打造科技型开发区,全面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产业新城。

    来吧!创客!

    挖掘培育最具创新精神的科技成果项目,不埋没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技术。本次创新创业大赛由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共同主办,是为创客们打造的自我展示、对外宣传的舞台,200余位专家导师、创业项目及风投机构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大赛即日起开始报名,比赛时间将从8月持续至11月。大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获奖企业到开发区落户后,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在余杭区大力推行人才新政,充分重视双招双引的大背景下,开发区发布了关于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汇编,从人才引进、众创空间、科创企业、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出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资助,顶尖人才项目最高可获得1亿元项目资助。

    此次大赛导师阵容强大,来自复旦大学生物技术中心主任钱吉、亿欧网联合创始人王彬、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宋志棠等多位专家担任。会上,学术活动精彩纷呈,圆桌对话环节各位导师围绕“助力科技孵化,共建创新生态”这一主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

    活动现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宣告正式成立。该中心是开发区引进的重点创新平台,也是开发区积极响应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号召,构建内聚外合的开放性创新网格,推动创新要素的跨平台共享和创新产业的跨区域发展的重要实践。

    据介绍,开发区将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科技成果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技术成果市场资源,打造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的转移转化平台,组建完善的“技术成果数据中心”、“项目运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带技术、带团队来开发区从事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的成立,不仅将为开发区植入了优秀的“创新基因”,注入了新鲜的“创新血液”,更将铸造更为强劲的“创新引擎”,为开发区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现场开发区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外多个地区建立的科技人才驿站正式挂牌成立,人才引进之源进一步扩大,集聚之路进一步拓宽。科技人才驿站将发挥好人才招引、成果转化和对外交流三大作用,吸引一批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以“人才倍增”带动开发区实现“产业倍增”,为科技型开发区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来吧!人才!

    创业创新,是开发区的使命;人才是创业创新的生力军。2016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4.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4%,人才驱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以及长三角产业生态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

    近日,浙江省科技厅发布了最新的全省高新区评价“榜单”,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列全省综合排名“季军”。作为开发区创新创业的主平台,余杭高新区新斩获的荣誉,无疑将为开发区全面构筑创新驱动发展再添新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还拥有省内唯一的生物医药高新园区,目前已集聚了葛兰素史克、贝达药业、民生药业、胡庆余堂等一大批医疗健康领域的领军型企业,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前来创新创业。

    在这里,拥有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土地资源”五位一体全覆盖的企业发展立体空间,每一个人才的创业梦想都能安心实现。

    作为新型业态的孵化器,开发区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开发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生物医药孵化器、中翰盛泰医智汇创新工场等各类众创空间近20个,面积逾120万平方米。

    贝达梦工场于2017年正式开园,是贝达药业依托产业、人才团队优势,倾力打造的生物医药专业众创空间。预计在未来5-10年,贝达梦工场将会引入50-100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项目,集聚10名国家级和省级“千人计划”专家及100名海归博士落户,吸引5家国内外知名医药科研院所和1-2家跨国制药企业入园设立科研机构或新药研发中心。

    在这里,拥有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双创服务体系,每一项平台的打造都是为了更精准的服务。依托省食药监局行政审批受理余杭分中心、省医疗器械审评服务中心余杭服务平台、省医疗器械检验院余杭分院等三大服务平台,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享受“省级以下审批事项不出园”的一条龙服务。中翰盛泰与上海交大共建纳米医学诊断技术联合实验室,聚焦于培养中国IVD产业工程技术和技术平台建设上的行业领军人物。“医智捷物流”平台通过浙江省首个生物制品保税库试点的通关审批,共建浙江省首个生物制品出入境检验检疫集中监管平台。西奥电梯与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共建公共特种设备检测平台,可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航天十三所术转移中心,已与开发区铁流离合器、微光电子等多家智能制造企业开展合作,将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

    在这里,集聚了8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企业研究院,34家省级研发中心,每一家企业、每一位员工都是当仁不让的创新主角。

    2010年4月,任宇航带领“高大上”海外高层次科研团队回国创办尚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团队中有国际知名科学家,有来自前Bell(贝尔)实验室的高级技术研发工程师,来自希捷、IBM等知名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其中有3人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是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

    尚越光电研发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像极了一张纸,可以任意折叠,贴在物体表面,接收到太阳光后就可发电蓄电。凭借此,尚越光电一举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垄断,还取得了各类太阳能电池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40项。不久前,开发区荷禹路上的两座能给手机充电,还自带wifi的“聪明”公交站正式面世,用到的核心产品正是这张“能发电的纸”。

    皓阳生物创始人李浩强也选择在开发区开启新的征程。“我们横向比较过周边其他地方,但综合考虑还是选了这里”,李浩强说,“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进驻成本合理,各方面条件都适合我们创业发展。”皓阳生物重点研究大分子生物药物,包括治疗性抗体、酶、重组蛋白等领域。进驻开发区后短短4个月的时间,皓阳生物就接到了逾500万的订单。这让李浩强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大批注入了“创新因子”的企业已在开发区遍地开花。贝达药业主导开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老板电器智能ROKI系统开启人类厨房烹饪新革命;诺贝尔耗时4年研发的瓷抛砖引领行业新风向;西奥电梯成为民族电梯品牌新翘楚;东华链条研发“EQ2050分动箱无声链条”,同时也已开发承担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6项……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说:这里是“梦想成真的地方”。

    来吧!春风!

    “双创”时代背景下,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为创客们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沈昱介绍说,如果企业是种子,那么政策就是“阳光”,政务服务则是“水”,开发区以构建“双创”生态为重点,让政策先行,服务紧跟,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软实力,打造更具活力的、更具包容性的创新环境。期待创客们都能在开发区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开发区也会因此建成一片“创新绿洲”。

    余杭区对于人才可谓“求贤若渴”,为了加快完善人才生态,余杭区在8月推出了人才新政,构建了全方位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吸引大学生来余杭创新创业、加大高端人才引进激励、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打造创新创业产业人才平台、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扶持方式、加大高专技人才培育力度、发挥企业中介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等十条意见,打出了一套双招双引的“组合拳”。

    此外,也陆续印发《余杭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余杭区城市人口年轻与优化计划(试行)》等文件,致力于人才高地建设。

    “2016年我们一共申报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8件,同比增长了480%。”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经东说,双林机械还获得了开发区专利申请补助、授权补助逾13万元。企业将政策红利用于鼓励研发技术人员,大大提高其研发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内生动力。

    目前,开发区已为60余家企业,逾400件专利兑现了专利申请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

    此外,为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修订出台了 《“助保贷”小微企业金融资金池管理办法》和《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管理办法》。今年1月至7月,开发区已有6家企业获“助保贷”、“风险池”扶持,扶持资金达1650万元。

    诸如此类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还有许多,开发区为所有优质企业和高精尖人才抛出了诚意满满的“橄榄枝”。无论是行业巨擘,还是“隐形冠军”,无论是“老牌劲旅”,还是“新秀企业”,只要有符合条件的真材实料,就能在这里享受到政策红利。

    来吧!成功!

    8月18日,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声钟响,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这是今年以来第四家上市的企业,也是开发区从建区以来的第20家上市公司。开发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引起了各界关注。如何招引更多人才,留住更多人才?打造现代化的宜居环境是关键。

    车水马龙,商住林立。每年春天,在开发区的“樱花大道”———荷禹路上,空气里到处徜徉着春的气息。不少慕名而来的赏花者赞叹:开发区太美了! 宜居宜业,是身居开发区的居住者发自内心的渴盼。为此,开发区深入实践“产城融合”,把产业和人口进行合理的融合与提升,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转型发展,让这里不仅有生产,更有生活。

    产城融合,城市基础设施需先行。在开发区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综合体开发相互助推的发展脉络。坚持总体规划引领,开发区开展荷禹路中心区块、科创教育区块、老城区改造提升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专项规划综合交通、公共配套设施、绿化景观和河道水系、防洪等方面。

    “我们这里是省内为数不多的高铁、地铁双通的开发区,也是杭州离上海最近的桥头堡。”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长朱曙峰说,接下来开发区将配合做好“三路一环”、地铁九号线、运河二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兴元路等主干道贯通,完善区内交通体系,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与此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开发区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话题。一方面,开发区大力推动产业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检验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补齐服务业短板。另一方面,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努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2017年,开发区的民生项目计划表排得满满。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时尚学院正式落地,万宝城商业综合体已对外营业,今年要推进4所小学、幼儿园建设,2家综合医院投入使用,玉架山遗址公园、映荷公园等公园绿地开工……

    作为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开发区以城市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把环境整治提升与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功能完善、城市风貌特色塑造、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和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努力建设“美丽杭州”的实践样本。开发区以“城中村”改造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龙头,扎实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两路两侧”等重点工作,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河道黑臭、污染偷排、违法建筑等突出问题。

    此外,充分发挥智慧环保监管效能,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整治力度,督促企业加快环境治理、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切实加大对影响市容市貌行为的整治力度。

    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座“空城”。坚持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把打造产业平台与推进城市化有机地统一起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打破了“业”、“居”分离困局,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的新道路,真正实现从单一工业园区向宜居宜业新城的华丽转身。

    (陶玲燕  裘梦瑶)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